漢密爾頓不是笨蛋,知道公海艦隊已經進入北大西洋,而且一路上遭遇了大批德艦,讓他立即想到,公海艦隊的首要目的肯定是打垮大艦隊。因此,漢密爾頓知道,決戰已經在所難免了。
只是,漢密爾頓並不希望在這個時候與公海艦隊決戰。
原因很簡單,大艦隊絕對打不過公海艦隊,至少在與美國的大西洋艦隊會合前,不是公海艦隊的對手。
漢密爾頓的目的也很簡單:首先與大西洋艦隊會合。
問題是,馮承乾會給他這個機會嗎?
這個時候,大艦隊的問題暴lù出來了。
在漢密爾頓手裡,除了三艘戰列巡洋艦,就只有三艘“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的速度較快,而在馮承乾手上,除了六艘戰列巡洋艦,還有四艘“拜仁”級戰列艦擁有不亞於對手的最高航速。
也就是說,比速度,大艦隊不是公海艦隊的對手。
退一步,即便漢密爾頓讓高速主力艦聚在一起,也打不過公海艦隊的高速編隊。
事實上,公海艦隊也不是沒有弱點。
最大的弱點就是,到四月二十七日的時候,四艘“拜仁”級的油艙裡只剩下了不到八百噸燃油,只夠全速航行不到一千海里。也就是說,如果大艦隊繞過大圈子,並且集中全部高速主力艦,跟公海艦隊進行“長跑比賽”公海艦隊肯定會敗下陣來,馮承乾將被迫放棄追擊大艦隊。
可惜的是,漢密爾頓並不知道這一點。
顯然,這是一個嚴重失誤。
以當時的情況,漢密爾頓完全應該想到,公海艦隊的那些主力艦已經沒有剩下多少燃油了。原因很簡單,在確認公海艦隊沒有走英吉利海峽之後,就可以根據公海艦隊出港的時間大致推算出,公海艦隊的巡航速度不會低於十八節,比經濟航速高了六節,燃油消耗率遠超過正常巡航。
這個失誤,讓漢密爾頓做出了一個極端錯誤的決定:衝擊公海艦隊。
按照他的判斷,如果大艦隊髏行衝擊,公海艦隊肯定會按照他的方式,把高速主力艦集中起來使用。
漢密爾頓的判斷沒有錯,馮承乾確實是這麼做的。
在離開威廉港之後,馮承乾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