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部分日語課程之外,又開了俄語以及英語專業。
只是在根據地內,俄語專業倒是好找老師。佳木斯城內就有現成的白俄教師,但英語專業卻是很難找。最後還是中央從到延安參加革命的知識分子之中抽調了一批,才緩解了外語教師力量的不足。
為了保證教學質量,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楊震還在部隊發起了節約運動,從自身做起,號召每一個戰士都要在每一個結餘部分津貼,捐獻給學校。在學校建起之後,利用節約下來的錢,為每一所學校都配備了專門從江北進口了體育器材和樂器。
楊震投入的熱情很高,但受制於思維上的不同,他想的並不是很長遠。他只考慮到中小學的學生復課,以及保證不讓一個孩子因為家庭的原因失學。但對那些正在上高中或是臨近高中畢業學生今後的出路卻沒有考慮過、。
而在這方面,作為東北局第一書記的總指揮總指揮和東北工委主任的李延祿要考慮的比他長遠的多。在攻佔佳木斯後,除了繼續保持原有的偽滿佳木斯師範學校和醫學專科學校繼續開課之外。
兩個人在仔細商議後,與江北經過艱苦的談判,爭取到了每年一定數量的由對方提供部分獎學金的留學生數額的指標。除了適齡的烈士子女之外,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