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9部分(1 / 4)

小說:抗日之我為戰神 作者:想聊

刂�腥パ罷伊恕�

被送到抗聯之中的德軍戰俘,無論來的時候無論是零下幾十度的冬季還是夏季,身上只有被俘的時候穿著的單薄軍裝。一個個全部都是骨瘦如柴,嚴重的營養不良。身上長滿了蝨子,幾乎全部都患有各種疾病。

腹瀉和嚴重的影響不良,幾乎成為戰俘之中普遍存在的疾病。而冬季轉交過來的戰俘,身上普遍都長滿了凍瘡,凍傷的程度,達到了百分之六十甚至更高,手腳、耳朵被凍掉、凍壞者,也不在少數。

相比較去西伯利亞做苦力,以及戰俘營之中忍飢挨餓,甚至還要時刻擔心被蘇聯人槍斃的生活。這些德國人在抗聯北滿根據地過的吃飽、穿暖,還有相當於國內薪金水平百分之五十的薪金可拿的生活簡直就是天堂。

有了兩種生活的強烈對比,再加上德國人一向嚴謹的工作態度。抗聯交換來的這批德國人工作還是相當賣力的,幾乎可以說的上是毫無保留的傾囊相授。使得抗聯各個軍兵種的指揮與協同能力,在短時間之內有一個較大的飛躍,甚至可以說是質變。為四四年下半年的全面大反攻,創造了極其有利的條件。

當然引進這批德國人才,也不是一點麻煩都沒有。除了中央很多人認為楊震這個引進所謂法西斯人才為己用的舉動,嚴重的缺乏敵我之分,沒有大是大非的觀念之外。更為麻煩的是,抗聯之中嚴重的缺乏精通德語人才,給雙方在溝通上的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但是最麻煩的事情,反倒是出現在戰後。在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央決定遣返這批已經完成使命的德國人的時候。這些被移交之前在蘇聯戰俘營之中吃足了苦頭的德國人,除了部分原本就是在東德,或是家人還留在東德的之外。

其餘的不是要求留在中國,就是堅決要求去西德。至於蘇聯人控制的東德,大部分人是打死也不回去的。這些人在戰俘營中吃夠了蘇軍的苦頭,對於返回蘇聯控制的東德,幾乎可以用畏懼來形容,對於這些德國的人要求,中央也很猶豫。東德雖然建國的時間晚於新中國六天的時間,但是在二十天之後便與新中國建立了外交關係。雖說此時的中央並未執行一邊倒的政策,但是與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關係,畢竟要重視一些。

而且此時剛建國的東德政府,出於本身經濟建設需要,以及恢復在二戰末期作為主戰場,整個東德地區幾乎被打成一片平地工業的考慮。早在與新中國建立外交關係之前的半個月,就向中央提出索要這批數量到四五年底,已經高達十餘萬的在華德國人。

除了派專人專門來華做這些德國人的工作之外,還透過蘇聯向中央大勢施壓。試圖利用蘇聯人所謂的對華影響力,逼著中國政府將這些德國人全部移交給東德方面,以緩解自己的燃眉之急。

只是這批德國人,除了部分本身家鄉就在東德的之外,大部分人根本就不買這個賬。不僅家人在西德的德國人堅決反對去東德,就連部分籍貫是東德的,也堅決不去東德定居。不過這些人敢這麼堅決,也就是在對他們相當寬容的中國。

如果換了蘇聯人,你不是不去社會主義東德祖國,非要去資本主義的西德嗎?那麼好,你們就乾脆誰也別回去了。要麼留在蘇聯,繼續為蘇維埃開發西伯利亞或是外高加索、中亞地區做貢獻。要麼地大物博的蘇聯人是不會浪費一些地皮和子彈,送你們去見上帝。

正是中國人,包括在戰時對這批德國人的寬容態度才讓他們如此的膽大包天。這些德國戰俘,在中國渡過的日子,遠比他們留在蘇聯以及被美英俘虜的同僚要舒服的多。甚至對於所有戰俘來說,都可以說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雖說在戰時防止逃跑,而不許與外面接觸。但提供的食物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是相當充足的。衣服也是按照數量,配給得。雖說蘇式的大棉襖,不如德國人穿慣的呢制大衣輕便,但是保暖效能要好的多。

而且在提供食物的時候,還儘可能的照顧到德國人的飲食習慣,提供了足夠數量的馬肉,以及其他肉類製造的德式紅腸,還有德國人最喜歡的德式酸菜。當然這些只是中國提供原料,製作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了。

居住環境除了工程師和被用作顧問的高階將領之外,雖說是八個人一個房間。洗漱和廁所,也都是公共的。但是都通風良好不說,冬季的取暖裝置和所需煤炭,都相當的充足。即便是部分宿舍使用了中國傳統的火炕,但也總是燒的暖暖的。

而且還按照他們在德國的薪金標準百分之六十,以現金的形式支付了相應的薪金。當然每個月的薪金要扣除一部分作為生活費,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