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卻是滿嘴的火泡,一旁的方紋山也好不到哪去。
初時趙文凱心中還覺得兩人經不起風浪,心中有些怒其不爭。可是仔細想想,這兩位可不就是沒有遭受過什麼太大的挫折麼。再看看目前的樂壇環境,周杰侖的曲風想要廣大的歌迷認同,恐怕也還要再等兩年了。
誰說領先於時代的東西一定會好的?
解勸完這兩位懷才不遇“生不逢時”的音樂才子之後,大家的目光又聚焦在下一張專輯上,希望到時候能夠有一個“劃時代”意義的突破。
PS:通報一個壞訊息,那就是雲病倒了,算算日子,興許是坐火車回家的時候就染上了風寒。到家之後,家裡這邊的氣溫都在零下出,很不適應。家裡又有人住院,連鎖反應之下,留痕也終於病倒了。這段日子真是不順啊!高燒中更新完畢!更新有所緩慢,還望大家同情。睡覺去了……打了一白天的吊瓶了,咳咳……
第259章 經濟陷阱
九十年代中後期,日本正處在繼明治維新、二戰結束後的第三次國家發展戰略抉擇期,需要透過改善與包括華夏在內的鄰國關係,以實現共同發展。當然了,這個基調是不錯,但是實際上操作起來,往往很多細節都會或多或少的有些變味。之所以有如此的發展基調,主要還是因為多年來日本國內經濟的持續低迷有關。
而此時,日本的經濟步伐遠遠沒有了多年前的迅猛勢頭。早幾年前日圓金融市場開始產生波動的時候,就預兆著日本經濟的大幅度下滑和疲軟。於是,日本國內的因經濟因素所引發的矛盾開始不斷的產生。
很明顯,這其中的原因有內在的,也有外在的。關鍵的問題是日本人自己想好起來,可是日本人自身毛病太多,說不得讓外人在旁邊煽風點火落井下石,這其中最典型的恐怕當數美國政府無疑。
如果是當今世界上那個國家最見不得日本人好,除了華夏人恐怕就是美國人了。另外,日本的經濟滑坡這麼快,也不能不算上趙文凱這樣趁火打劫之輩的功勞。力量有大小,但是重在參與。
不過即便如此,日本的經濟規模在世界上還是居於第二位,並且自身就是世界第一大債主國,即便是經濟出現了不景氣,在目前這個世界上還是其自身的國際地位依然不容別人小視。最起碼趙文凱就不敢輕易地放過這塊東亞地區最大的金融市場。
與每一次日本國家經濟危機時期的處理方法一樣。國家在轉移民眾視線地時候,總會是要選擇一個和經濟持平或者是同樣有吸引力的方向來分擔國家的重壓。
而這時,傳媒地力量無疑就成為了國家當前最有利地武器。國家需要媒體來“指引”大眾地目光去看一些國家需要民眾去看的事情。以此來解決或者是延遲社會矛盾的爆發,無疑是最符合國家利益和合理成本的。
日本國土狹小,交通發達。語言單一。文盲率低。所以報刊、電視等媒體的影響非常大。日本有五大全國性媒體:【讀賣新聞社】、【朝日新聞社】、【每日新聞社】、【日本經濟新聞社】和【產經新聞社】。
它們除經營在日本最具影響力的報紙《讀賣新聞》、《朝日新聞》、《每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和《產經新聞》外,還綜合經營雜誌、電視和廣播等,以形成強大地綜合影響力。
在最近的《世界報業協會全球日報發行量百強名單》中,這五大報紙都名列前茅。《讀賣新聞》朝刊和晚刊的總髮行量達到1400萬份,《每日新聞》、《朝日新聞》的發行量也都是數百萬份,五大報紙地發行量佔日本全國報紙總髮行量的一半以上。而日本受眾在各種媒體中。對報紙的信賴度尤其高,最高曾達到92%,最低時也從沒下過80%。
單是觀察日本其主要的傳統傳媒力量的規模,在東亞地區內。恐怕除了華夏這個龐然大物以外,日本也無疑是這個地區的第一。
而相對經濟發達,社會開放的程度而言,日本媒體報道方式的特色,卻“保守”的有過分,甚至可以說是“封閉”。
其主要的特色,一是口徑一致。例如日本媒體保持不談歷史的基調,不僅自己不談對外戰爭歷史的是非,還不許別國談歷史。哪國談歷史,就給哪國扣上“抓日本的小辮子”、“打歷史牌”、“干涉日本內政”等帽子。
日本媒體更將裕仁天皇的戰爭責任設為禁區。宮廷近臣的記錄、日記和回憶錄等可信資料以及日美等國學者的研究成果都證明,集日本國家最高權力於一身的裕仁天皇縱容軍部對外侵略擴張,親自或者動用皇族掌控侵華戰爭,公然違反國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