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怨我!”
嬴政也站了起來扶住黎姜的肩膀:“黎兒,此事我也有責任,若不是我自持王弟手中有十萬大軍,也不會輕易讓他出徵。”
黎姜不想讓嬴政更加的自責,便對著他勉強露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子政,你與成蟜好好聊聊吧,我先回車上等你。”說完,她便將這空間留給了嬴政。坐在車上,黎姜知道嬴政一定會有太多的話要和成蟜說,自己走開來,嬴政會放鬆許多,也會更加痛快的釋放連日來的憂煩和情緒。
待黎姜離開後,嬴政便只是站得筆直,他那一雙鳳目眼神深邃的注視著前方,沉聲道:“王弟,少時的咸陽王宮中,你與寡人是如此的親密,你的一切都依賴著寡人,如今,寡人遠眺也尋不回你,你已遠去,昔日的美好,終是隨風飄散了,王弟,求死心切的你是否想到了寡人真的很珍惜你這惟一的親人!”
嬴政將手握成了拳頭,痛苦的閉上了眼睛………
祭拜完成蟜還不到十天,雍城舊王都那面終於是有訊息來了,黎姜看到內侍總領將趙姬的親筆信呈給嬴政時,心想她可算是想起自己的兒子來了。
但見嬴政拆開看後心情很好,便開口問道:“子政,是太后來的書信?她在雍城可好?”
放下趙姬的書信,嬴政將黎姜拉到自己的身旁坐下,緩緩的開口道:“母后很好,信中還提及到你,說是有你陪伴著寡人,她甚為放心。”
黎姜心裡突然的湧上了一股熱流,看來自己的這個婆婆心裡還是有自己的,自己終是她的兒媳。
“太后還說了些什麼嗎?”黎姜覺得趙姬不會只是為了拉拉家常才給嬴政來書信的,特別是離開這麼久之後。
“母后在信中提及一個名叫嫪毐之宦官,說是很得他悉心照顧,母后的身體已經復原不少,暫時還不欲回宮,為讓嫪毐忠心服侍,母后提議寡人封賜那嫪毐為候。”嬴政邊說邊看了幾眼那絹帛。
黎姜簡直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這個趙姬,居然為了自己的情人討封賞才想起親生兒子來,看來她確實是夠荒銀的。也不好說什麼,黎姜只是問:“大王是如何考慮的呢?”
“既是服侍母后有功,母后特別讓我給他封侯,我豈可拂了母后之意。”嬴政認為區區一個候位便能讓母后高興,實在是太簡單了。
果然不出三天,黎姜就聽說,嬴政將嫪毐封為長信侯,並將河西的太原郡賜給嫪毐,改為毐國。
黎姜心裡有些著急,她知道這嫪毐不是個東西,可又不敢和嬴政提及,生怕由此牽扯出趙姬已經為嫪毐生育子嗣之事。以嬴政的心性,他一定是會紅了眼睛的去砍了嫪毐的,但這剛剛平息了的假贏風波便又會染上更加不堪的醜聞,於是黎姜只好將此事憋在肚子裡。
書的風波
黎姜心裡實在不爽,她便要求嬴政讓她出宮散散心。坐在馬車上看著外頭的景象,黎姜覺得心裡好受了些。
黎姜的車回到咸陽城門時,因城門人多太擁擠便停了下來。
聽到車外人聲鼎沸,黎姜便好奇的探頭來看,只見城門前人山人海的,好像是在圍著看什麼熱鬧,於是出於好奇,再加上這車也進不了城,她就從車上下來了。擠在人群之中,黎姜聽人議論說是城門上懸掛著一部書,這才抬頭往上看,果然看到有用黃緞包裹好的一個包袱。
黎姜心裡嘖嘖稱奇,這是何等不得了的書啊,居然可以如此堂而皇之的掛在咸陽城的城門上,然後她看到了人上了城樓去看那部書,於是就繼續的湊著熱鬧。當那人將黃緞開啟後,黎姜才看到是許多的竹簡,此時已經有好些人跟著上了城樓去觀看了。
這到底是什麼書啊,黎姜的好奇心越來越重,正想上去看時,黎姜突然就看到了一個熟悉的面孔,想了一下,這不就是楊端和嗎?
於是她對著城樓上的楊端和大聲的喊著:“楊兄弟!楊兄弟!”
楊端和聽到有人在喊自己,低頭看看一會兒就在人群中發現了黎姜,他對著黎姜咧開嘴一笑,顯然是認出她來了。
一會兒後,楊端和下了城樓擠到了黎姜的身邊來:“良人,你也是來看這書的麼?”
“什麼書如此霸道,竟敢放在這咸陽城門,就不怕官府來管嗎?”黎姜好奇的詢問楊端和。
“良人,你莫非不知道這書的來歷?”
“我還沒來得及看,怎麼會知道?”
“這可是呂相邦派人放在此處的,叫作《呂氏春秋》。”楊端和道出了這書的名字。
黎姜這才知道城門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