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3 / 4)

小說:陰陽爻 作者:剷除不公

全陽卦變來的一陰始生之卦();被稱為"姤"。並被作者借用來象徵夏至日之後的一個時間段

摘要'本文考釋了“爻”的形義和聲義,指出“爻”的字形記錄的是數字八卦,“爻”在漢語言譜系中所屬的根詞是“雨”。符號八卦的原型為描繪“雨”狀的圖畫。在八個三畫單卦和六十四個六畫重卦之前,有原始的四個二畫單卦和十六個四畫重卦的存在。八卦的八個卦名皆圍繞著雷神崇拜而來,其中的功利目的則是求雨。從具體的雷神本源抽象出《周易》的“太極”。

關鍵詞'爻;數字八卦;八卦的起源;雷神崇拜;考釋

有關八卦早期層面的問題,二十年來經諸多學者的考證①,明確了商代、周代甲骨金文中的數字八卦和符號八卦之間的關係。《周易·繫辭下傳》:“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史記·周本紀》:“西伯蓋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由於商代的數字八卦中已見三個數字的單卦和六個數字的重卦,所以漢代司馬遷推測的將單卦八卦重疊成重卦六十四卦是由周文王發明的說法顯然就不能成立了。而傳說中的伏羲作八卦,一方面表明八卦的產生由來已久,遠在商代之前;另一方面又表明先有單卦八卦,其後再演變出重卦六十四卦的歷時順序。

在近年來學者對數字八卦的研究基礎上,結合本人多年來對中國原始核心文化的心得②,加上本人對八卦中最根本的兩卦“乾”和“坤”兩詞的命名理據的考釋③,我們對八卦的起源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本文擬從甲骨文“爻”的考釋入手,指出“爻”的字形本身就是數字八卦的原始記錄,揭示“爻”聲義結合的命名理據,重構“爻”在漢語言譜系中所屬的譜系樹節點位置上的根詞,從而闡明八卦在起源時所對應的是雷神崇拜這一原始核心文化,並對八卦內部的演變層次、八卦的命名、爻和卦的關係等問題逐一進行探討。

(一)“爻”的形義

“爻”的甲骨文作“”。《說文》:“爻,交也。象《易》六爻頭交也。”《說文》釋形不確。甲骨文中數字“五”為“×”狀,這樣“爻”的甲骨文即下五上五的兩個“五”狀。“爻”的金文除了和甲骨文兩個“五”同形之處,還有上中下三個“五”相疊之形。因為數字八卦在商代西周已有大量發現,又根據學者對數字八卦的新認識,我們認為,作為八卦文化中的重要概念“爻”,其三個“五”相疊之形實為數字八卦中三個數字構成的單卦形式的記錄。具體而言,三個“五”相疊而成的“爻”字,即由“五五五”三個數字組成,再把數字八卦按單數代表陽爻(—)雙數代表陰爻(--)轉換成符號八卦,“五五五”為“”,即“乾”卦。從“爻”的三個“五”的形體中可知,“爻”的本義指整個單卦之狀。以八卦這八個單卦而言,“爻”的字形僅記錄其中的一卦“乾”卦,表明“乾”卦在八卦中的首要位置。

然而甲骨文的“爻”均作兩個“五”相疊狀,和我們已知曉的三畫單卦不合。而甲骨文“爻”為兩個“五”相疊狀,表明兩個數字構成的卦形較之三個數字構成的單卦形是更原始的單卦形。要闡明兩個數字構成的卦形(對應的是二畫單卦),涉及到“爻”的起源問題,這一問題的討論將在下面“‘爻’的聲義”一節中展開。

由於“爻”的字形義就是數字八卦,而甲骨文中已有“爻”一詞,表明佔爻之事在商代已相當成熟。卜辭中“爻”出現的語言環境中有佔爻之事的記錄,如:

“庚寅卜,貞:翌辛卯王爻,不雨?八月。”(《甲骨文合集》6)

其中的命辭之義為:“次日辛卯這天王進行佔爻活動時,不會遇到雨吧?”

“丙寅卜,□貞:翌日卯王其爻,不遘雨?”(《甲骨文合集》12570)

這一條和上一條的意思相同。

(二)“爻”的聲義

八卦中的“乾”、“坤”兩卦,向來被認為是最根本的兩卦,經本人對“乾、坤”兩詞的形義關係和聲義關係的考釋,認為“乾”的字形義表現的是天旱時以燎柱方式向雷神求雨,而“坤”的字形義為在祭臺上祭祀雷神;“乾”的“天”義的原型是雷神;從根詞“幹”中派生出“乾”和“坤”;從根詞“幹”和“乾”與“坤”的詞義關係以及語音演變鏈來看,“乾”和“坤”兩詞的產生順序則為“乾”先出而“坤”後出。

“乾、坤”兩詞的本義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