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他在全省範圍厲行推廣村制,以作“用民政治”之實驗。閻錫山設想:
實行村制:其法甚約,其效甚廣。一縣之境,大者不下十萬戶,次亦有五六萬戶不等。欲使一縣之事,如視諸掌,誠非易事。若積戶而成閭,積閭而成村,積村而成區,區統於縣,則上下貫注,如身使臂,臂使指,一縣之治此為基礎,基礎不立,雖有善政,不能見之實施也。
蓋禍莫大於盜賊,村制行則稽查易,窩藏無術,匪徒可以肅清矣。害莫大於刁頑,村制行,而公理張,教唆無法,則棍徒可以斂跡矣。毒莫甚於鴉片,村制行,而揭告有人,察查易周,行之三月,可以收廓清之效也。蠹莫甚於遊民,村制行而干涉有人,綜核最密,行之三月,可以獲感化之益矣。不特此也,由斯而稽查學齡兒童,則義務教育可以興也。
由斯而人民可曉然於租稅之擔負,純為國家保育行政之用,則急公之心生,而納稅之義務,不患中國之民不能充分以盡也。由斯而人民能知保衛事項之有待於人,不如自謀保衛之密切,身家子孫廬墓財產之念重,則瞭然衛國即以自衛,勇於公戰,有身充士兵之志,而執戈之勇可以鼓,而當兵之義務,不患中國之人,不能行也。種種政治,靡不由此,法至善也。
基於上述認識,閻錫山自兼山西民政以後,即開始在全省範圍之內推行“村制”。經過這些年的村政建設,山西已經形成了一個以村為單位,在全國來說,也是最為高效的統治組織機構。
為了搞好村政建設,閻錫山可是花了大心思。
閻錫山先是在“行政研究所”講授普通科、專修科、政治新知識、各項新技術等科目,受訓人員研習期滿後分派各縣,作為各項工作的具體承辦者推行新政。如承政員、承審員、主計員、縣視學、實業技士、宣講員、管獄員、檢驗吏、農業技術員等。
同時,以閻錫山本人的名義編定《人民須知》手冊,廣為印刷散發。《人民須知》包括:民德篇、民智篇、民財篇、家庭篇、社會篇、國家篇、世界篇、地理圖說等篇章,洋洋兩三萬言,從教育到生產,從家庭到社會,面面俱到。以期全省的老百姓都能遵照執行,使村製得以順利實行。
在具體的村級機構編制上,每百人以上的村設村長、村副各一人;村下設閭,每閭25戶;閭下設鄰,每五戶為一鄰。
由上可見,閻錫山的“編村”制度,在村的行政組織上,主要是仿效日本的町村制,其次是仿中國的古制。“編村”的辦法,在行政的最基層單位――村,設立了村、閭、鄰的三極體理層級。
而就是這樣組織嚴密的村治在閻錫山看來竟然還僅僅屬於粗治。最後經不斷改進,形成從省主席到鄰一共九級編制,牢牢地控制住了山西兩千萬百姓。
此外,閻錫山設立保衛團,保衛團由下至上分為牌、甲、村團、區團、總團五級組織。以閭為牌,由閭長兼充牌長;數閭為一甲,以村副兼充甲長;一編村為一村團,由村長兼充村團長;一行政區為一區團,由區行政長官兼充區團長;一縣為一總團,由縣知事兼充總團長。
一句話,就是凡村中有正當職業,年齡在18至35歲之間的壯年男子,均得於農閒時參加保衛團之訓練。
內地各縣,以在鄉軍人就近教練;邊境縣份,可由知縣請省署派員教練。“保衛團”成員農忙時節,各自耕作,輪派查路、看田;農暇之日,進行集訓,開展巡防、會哨、查緝盜匪等工作。
太原行署成立後,宋哲武並沒有改變閻錫山的村治政策,就是保衛團的名稱也沒有改變,不過保衛團組織移交給民眾組織動員及工程建設委員會管理。既然要保衛村鎮安全,那就必然要進行軍事訓練。
按宋哲武的想法,一旦抗戰開始,保衛團就將是名正言順的預備役,因此,在軍訓上,宋哲武專門主持召開了有簫國棟、韓光弟和徐崢等人參加的會議,在這方面做了周密的部署。各級保衛團的負責人,全部歸徐崢的民眾組織動員及工程建設委員會,由第四路軍在歷次戰鬥中傷殘的各級軍官擔任。教官則由韓光弟的教導總隊選派,完全按第四路軍新兵方式進行軍事訓練。
因為要進行嚴格的軍事訓練,在年齡上,宋哲武要求限定在30歲以下。
有了這樣嚴密的基層行政和準軍事化的保衛團,也可以說是預備役組織,開展大規模建設的人員是很方便的。
既然閻錫山都能認識到民眾的重要性,宋哲武這個穿越人士更不會差了,他可是深知“人民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句話的到理地。他要想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