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部分(3 / 4)

小說:1926之崛起 作者:京文

天津《大公報》也刊登了對張學良的採訪:“君來為訪問瀋陽之新聞乎?實告君,吾早已令我部士兵,對日兵挑釁不得抵抗。故北大營我軍,早令收繳軍械,存於庫房。十八日晚十時許,日兵突以五六百人闖入我營,開槍相擊。我軍本未武裝,自無抵抗,當即被擊斃三人。先是日方以車頭載兵將皇姑屯中日鐵路交叉處轟毀。隨即退去。故日方發表謂我軍破毀滿鐵路軌,絕對無有其事,蓋我方避人挑釁之不暇,豈能出此?駐沈各國領事,俱能明瞭真相。日兵既入北大營,每間五分十分鐘,即由附屬地開炮,直對北大營轟擊,當經我方商之駐沈***林總領事,請於五分鐘內,速予制止林氏先請以十分鐘為限,嗣又來電謂已成軍事行動,本人無法制止云云。自是日兵佔領所有交通機關,並本人住宅亦有日兵守衛,惟截至昨上午六時半上,秩序未壞,我方官民,悉不準備抵抗。吾信臧式毅『主席』必在城內,努力維持,不令秩序破毀。此事自應由『政府』負責交涉。***此次,既未下最後通碟,又未宣告開戰,而實際採取軍事行動,令人不解,仍望國民冷靜隱忍,勿生枝節。”

感謝“70生人”書友的打賞!

第五百五十三章 抗戰 波瀾(二)

第五百五十三章抗戰波瀾(二)

同一天,國內各大報紙還刊載了張學良於協和醫院對中外記者的談話。

“十八日夜,日軍突然襲擊沈陽,並將該處與滿洲其它各處佔領,成一作戰行動,此舉實毫無理由,且為未有之先例。此事發生,在***已有數星期之煽動,其作此行動,適逢中國在水災、共禍與內戰分擾期間。餘窺透日軍擬在滿洲有某種行動後,即下令部下倘遇日軍進攻,中***警不得抗拒,須將軍械子彈存於庫房。當日軍進攻訊息傳來時,立時又下令收繳軍械,不得作報復行動,故當日軍開槍,並用炮轟擊北大營與其他各處時,中***隊並無有組織之報復行為。據日方稱,彼等此舉有直接原因,但舉世已共睹其在事前曾製造戰事,可證明此言之虛偽。日方現已發動,但中國方面並無意為交戰團體,中國只求全世界輿論之判斷,並希望公理之得伸。”

張學良在《大公報》的採訪中和對中外記者發表的談話,都清楚地表明瞭張學良對九。一八事變的認識程度,以及他的應對措施。那就是不折不扣、徹頭徹尾的“不挑釁”、“不衝突”、“不報復”、“不抵抗”,惟求全世界“輿論之判斷”、“公理之得伸”,並認為這是處理此一事變的上上之策。

同日,張學良發表通電,張學良在通電中嚴正宣告:“……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行署及遼寧省『政府』均不能行使職權,茲在錦縣暫設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行署及遼寧省『政府』行署,著以張作相代理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任命米春霖為遼寧省代『主席』,著即從北平赴錦州組織行署。

張學良給南京『政府』的電文和接受的採訪講話,一經發布,國內輿論和學生們立刻就炸了鍋,他們此時才真正搞明白,一夜之間東北大片國土淪喪,竟然是東北軍奉命不得抵抗!!!國人,尤其是學生們的悲憤心情頓時化為滿腔怒火,各地新聞媒體和遊行示威的學生們紛紛把攻擊的矛頭轉向張學良……

平津地區的新聞報刊還好些,在指責張學良時,多少還給張學良留了一些顏面,可華中、華南的新聞媒體可就沒有華北的新聞媒體那麼斯文了,許多報刊都刊登了大罵張學良是“不抵抗將軍”、“***賊”的文章。上海的學生們甚至在遊行時喊出了要求國民『政府』免去張學良中華民國陸海空副總司令職務、將其撤職查辦的口號。

不過,很快就有爆炸『性』的訊息被一些小報刊出。訊息的大致內容是,‘據訊息靈通人士透漏,九。一八事變當晚,張學良之所以下令不準東北軍抵抗,是因為他收到了南京蔣委員長指示張學良堅決不準抵抗日軍挑釁的密電,這封密電現在就在張學良的身上。為了維護蔣委員長的威信和聲望,張學良現在是忍辱負重,在替蔣委員長背黑鍋。’

而且,據所謂的訊息人士聲稱,張學良為了維護領袖的威望,發誓不管自己受到多大委屈,都絕不會承認有這封密電,更不會拿出來示人。

這個訊息立刻像滾油中潑進了一瓢冷水,立刻就炸了鍋,全國輿論再次大譁,學生和媒體的矛頭紛紛指向了國民『政府』和廣州『政府』,要求國民『政府』和廣州『政府』罷兵言和,一致對外,武力收復東北三省。

這次,南京『政府』顯得非常冷靜,僅僅由《中央日報》發表了一個簡短的宣告。在宣告中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