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部分(1 / 4)

小說:1926之崛起 作者:京文

何應欽的這個表態,除了告訴中外輿論界,中央政府在北蒙問題上並不是不抵抗,實在是南方局面不穩,才無法派出部隊北上入蒙抗蘇作戰。

何應欽所謂的南方不穩,說白了就是指江西朱毛紅軍和汪精衛組織的廣州政府正在準備的北伐,也就是說,南京政府把現在不能派出有力部隊北上作戰的責任推給了紅軍和汪精衛。

只不過,胡宗南和馬鴻逵的部隊開赴甘肅和寧夏,以及高桂茲部開赴榆林,並不完全是因為北蒙戰事的原因,僅僅是蔣介石為矇蔽輿論所作的順水推舟之舉。

胡宗南部西調甘肅,是因為楊虎城推舉孫蔚如任甘肅省主席的原因。

剛剛結束了中原大戰,蔣介石讓國內絕大多數的地方勢力都對其俯首帖耳,至少明面上不敢再和南京中央政府唱反調,這樣的局面實在是來之不易,蔣介石又怎肯再讓楊虎城在西北坐大。真要讓楊虎城坐擁陝西和甘肅兩省,再在西北出現另一個西北軍並不是不可能。

所以,胡宗南西調甘肅,是為了把楊虎城的勢力擠出甘肅,而不是為了北蒙戰事,而且這也是早已決定了的事情。

第四百九十七章抗戰都來給委員長添亂

而馬鴻逵的三十一師調至寧夏,則是因為馬鴻逵在圍剿鄂豫皖紅軍時,他的三十一師儲存實力,出工不出力。這讓蔣介石十分惱怒,蔣介石甚至準備讓劉峙將三十一師武力繳械。

還是馬鴻逵的老爹,時任安徽省主席、蒙藏委員會委員長,在中原大戰中為蔣介石多方奔走,策反了不少西北軍部隊的馬福祥,見事情不妙,親自去見蔣介石,為自己的兒子求情。表示他自己願辭去所有職務,替這個不孝子贖罪。

蔣介石看在馬福祥幾年來盡心盡力做事的份上,這才網開一面,免去馬福祥安徽省政府主席職務,轉任國民政府委員。同時,同意把馬鴻逵調至寧夏。

不過,他並沒有准許馬鴻逵把三十一師全部帶走,而是僅僅讓他帶走了兩個團去寧夏省主席任上。

至於高桂茲部調至榆林,也是事出有因。

中原大戰後跑到晉東南的高桂茲,接受中央改編後不久,就被**山西特委軍委書記谷雄一策反了一個一個多團,並把這個旅拉到了太行山區的阜平,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24軍。

蔣介石擔心高桂茲部在山西再受共黨蠱惑而發生兵變,同時也是為了在陝西有一個可以和楊虎城“掰手腕”的力量,這才藉機把也是陝西人的高桂茲部調走。

只不過,因為宋哲武的出現,讓中原大戰結束的時間稍有提前,導致馬鴻逵任寧夏省主席的時間,比真實的歷史上也提前發生了幾個月。

外交部長王正廷也信心滿滿地宣佈,外交部已經把蘇軍入侵一事提交一戰後成立的,專為維護和平、調解國際糾紛的國聯仲裁,相信國聯一定會干預蘇聯對中國的入侵。

只是,南京的這些表態並不能得到國內民眾的完全認同,雖然有相當一部分輿論開始轉而對汪精衛在兩廣組織叛亂,分裂政府的行為表示不滿,不過仍有媒體指責南京政府消極抗戰。

為了扭轉這種不利局面,汪精衛親自出面,在廣州接見學生代表和媒體記者時表示:‘任何代表中華民國的政府,都應該積極支援宋哲武和他的第四路軍,堅決抵抗蘇聯的入侵,廣州政府是堅決支援宋哲武在北蒙進行抗戰的。如果中央軍肯北上抗蘇,他將命令廣州政府部隊停止北上,保證絕不出兩廣一步。如果蔣介石肯下野,他將馬上集合國內各派軍力,全力北上入蒙參戰。’

汪精衛並號召為第四路軍募捐,他自己則當場認捐一萬大洋。

此外,在泰山讀書的馮玉祥也不甘寂寞,也在這時跑出來給蔣介石添亂。

對韓復榘當年背叛深惡痛絕的馮玉祥到山東後,從不到韓復榘那裡去,甚至濟南城也不很少去。可是,這次馮玉祥卻下山到濟南召開中外媒體記者會,譴責蘇聯入侵北蒙,要求政府派部隊北上抗敵。並表示,如果南京政府政府無力派遣北上援軍,他願意出面組建援蒙部隊,統籌北蒙抗蘇戰事,並且不用政府出一分錢。

讓馮玉祥重組部隊再掌軍權,這件事打死蔣介石都不會同意。在蔣介石看來,馮玉祥不僅野心極大、膽量極大,他的號召力也極強。如果放任馮玉祥籌部隊,蔣介石絕對相信馮玉祥會在很短的時間裡,再建立起一支西北軍來,那時北方剛剛安穩的局面又會不可避免地崩壞。

馮玉祥這支猛虎,他是絕對不會,也不敢放出籠的。

因此,蔣介石秘密指示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