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都準備好了,只等著打包裝車。聽到陸豔明問,何小東回答道:“都準備差不多了,你呢?準備好了嗎?”
何小東一問,把陸豔明問得有些發愣。之前陸豔明是不願意去的,所以有些消極怠工。他的東西,都還沒準備呢。
“準備的差不多了,基本準備好了。”陸豔明不敢說自己還沒準備呢。匆匆說了幾句話,就走了。
得趕緊回去,把要準備的東西準備好。不然到時候就現眼了。
次日一早,所有人早早就起來了。生火做飯。天冷,吃點熱乎的身上暖和。馬氏拿著個羊皮襖給何小西。
“樣子不好看,可是暖和,來,穿上,”給她把帶子繫上,“出門在外,不要那麼講究,暖和和的最重要。
別學那些小年輕,要風度不要溫度,凍病了可沒人替難受。”
所有人在陸家老宅的門前集合,一起去河對岸。
大車停在河對岸,大車上的貨物,是提前就運過來裝好的。只要套上騾子就可以走。
帶著眾人的殷殷囑託,一行人走上遠行的路途。
“三嫂,棉花好收嗎?”跟何小西並排坐著在最裡側的陸大妹問她。同行的其他人聽到陸大妹問她,也都往何小西看過來
他們此行能不能收到足夠的棉花,何小西心裡也沒有底。
種棉花跟他們這邊種糧食的一樣,也要先交國家的計劃。剩下的多餘的才是自家的。自家用不了的,才會往外出售。或是用土織機,織成土布賣。
一般一個地方一家有土織機的話,就會帶動一片地方的人,都有土織機。那是因為掙錢的效應帶動起來的。
一個女人,有一臺織機的話,就能養活一家子。所以這個時代,也不是男人才能養家餬口。
可是,無論是賣棉花的還是賣土布的,人家都有固定的客戶。幾十年打交道的,肯定比他們這些偶爾去一次的更受信賴。
在別人嘴裡搶食,說不定還會遇到阻撓。但這些話何小西都不會說,只會給大家打氣。免得落了士氣。
“種棉花的跟咱種糧食的一樣,多的糧食自己吃不掉,就得往外賣,肯定能收到。”大家想想,確實是這個道理,就不再問了。
不過何小西也不會妄自菲薄。他們還是優勢的。因為他們可以拿其它東西換也可以現錢收。
給對方兩種方式自由選擇。這是其他別的收購棉花的人沒有的。
棉花算是經濟作物。種經濟作物的地方,比單純只種糧食的地方要稍富裕些。以己度人,何小西覺得,人家肯定願意拿棉花給孩子換點零食吃。
車上的幾個人,輪流吆喝。一開始大家都有些張不開嘴。但是,有了何小西的示範,大家又躍躍欲試起來。
何小東是去賣過布的,吆喝起來倒是沒有什麼心理障礙。
路過一個村莊的時候,何小西大聲的吆喝起來。這個時候,何小西無比懷念後世那種可以預先錄好音,然後迴圈播放的小喇叭。
就是那種特別特別擾民的小喇叭。
前世的時候,何小西對這種小喇叭有特別重的怨念。有一段時間,幾乎每天早晨都是被那種叫喊聲驚醒。
“小大姐,賣什麼呢?”剛進村,就有人圍上來詢問是賣什麼東西的。因為他們吆喝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有些人就沒有聽清楚,所以圍上來詢問。
這個時代,人們的購買力雖然不強,但是到鄉下賣東西的人也少。所以,偶爾來的就會被圍著搶購。
按照何小西的吩咐,袼褙布頭醬油這些不能吃的被放置在外口。紅棗柿餅這些能吃的被放置在裡口。
並不是人人的素質都高。有些人只嘗不買,一個人就能嘗下去大半斤。若是遇到一個這樣的,就能把人氣個半死。還沒法,說了就得吵架。
最好的法子,就是讓他看著吃不著。不僅減少損失,還能防止發生糾紛。
“紅棗甜不甜啊?”有人問道,何小西抓了一把,挨個一人給了一個。“嚐嚐,不甜不要錢。”何小西很大方的說道。
那人一邊吃著紅棗,一遍又問:“柿餅子甜不甜啊?”
何小西看看周圍圍著的人數。這要是一人一個,能嘗下去一層。可是賣東西,尤其是賣吃的東西,不給人嘗肯定不行。
這他孃的,出師不利呀!
“甜,柿餅子哪有不甜的?肯定個個都甜。”一邊敷衍著,一邊想對策。
還是得給人家嚐嚐,捨不得媳婦套不著色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