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2 / 4)

小說:黃金耳 作者:翱翔1981

中國和尼泊爾交界處有一個樟木口岸,過去較早的“先頭走私部隊”將紫檀從印度運至尼泊爾,再由尼泊爾山區的邊民人扛肩背到達邊境山頂。

邊民每背一根紫檀上山可得400尼幣,合40元人民幣。背至山頂後,由於尼泊爾山勢更高,紫檀得以透過架設好的鋼索滑落至中國,透過轉運至西藏日喀則,再由其他陸路運輸進入內地市場。

還有透過緬甸進入中國,由於中緬之間有陸路接壤,邊境線又長,這條路線的紫檀走私量較大。從迪拜中轉,迪拜是自由貿易港,印度人將紫檀走私出去運到迪拜,中國人再從那裡接貨運回國內。

“就在這裡,炸開就是密道,可以直接進入!”

吳天緣簽訂完紫檀進口協議,很低的價格擁有長期紫檀原料進口配額後,帶著派託卡找到密道西邊入口,這個密室他是沒有辦法動手了。(未完待續。)

第329章 班清寶藏

“可惜嘍!眼睜睜看著兩個密室不能挖,真是鬧心!”

孫雨瑤笑著安慰道:“算了,畢竟在人家印度地頭上,你不可能明目張膽去挖。寶藏多的是,這次也不算白去,500噸紫檀進口配額,也是一筆不小財富。”

現在說什麼也沒有辦法,就算吳天緣明知道密室在那裡,也沒有辦法去挖。好在最後兩個密室不在神廟附近,離著比較遠。印度人估計一時不會找不到位置,等風頭過去,找北極熊商量一下,看有機會弄出來不能?

“你去幫我收集一些東南亞國家的古玩,沒想到窮印度竟然有上千億美金的寶藏!”

這次吳天緣也是大開眼界,原本一直看不上印度這個窮地方,沒想到人家一出來就是上千億美金!自己忙兩年也沒有一筆買賣賺的多。

“你早就應該多關注一下週邊的小國家,比如緬甸、泰國、甚至柬埔寨!”孫雨瑤嘲笑道:“這些國家都是國王制度,民眾窮,但統治層很富有,幾個國家還出產黃金和寶石,都不知道如何說你!”

這次吳天緣真是長了記性,整天想去歐洲尋寶,以為那裡是侵略者的地盤,寶藏多。但他沒想通一個道理,為什麼侵略者要來東南亞,還不是因為這裡寶貝多!

黃金寶石都有出產,緬甸還有翡翠和黃花梨,紅寶石也是全世界聞名,自己竟然沒想到?

兩天後吳天緣就找到一個新線索,班清寶藏!

1962年泰國王國藝術部的一位職員在班清小鎮一條長滿雜草的小路上行走時,踢出一個畫有圖案的陶器碎片。出於職業的習慣,他將碎片帶回曼谷。他從陶器的顏色推斷這是史前產物,但因班清太小了,沒有引起注意。

1966年美國駐泰國大使的兒子斯蒂芬來到班清,在路過一個築路工地時,在堆積石料的地方,看到許多被推土機挖出的破損陶器。他被上面的圖案所吸引,就撿了一個大而美麗的陶罐帶給泰國的嬋荷公主玩賞。

這個陶罐雖然已經破損,但在淺黃色的底色上,有著藝術家隨心所欲,一揮而就的深紅色圖案,也有經過精心構思的精確的幾何圖案。這種色彩搭配不但搶眼還相當賞心悅目,再加上美麗的圖案,使陶器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嬋荷公主注意到這種圖案不同於泰國已發現的任何一種,倒是有幾分像古希臘的陶器圖案。這位酷愛藝術的公主出於對文物的敏感,親自去了一趟班清。她挨家挨戶蒐集文物,最後,不僅帶回了大量的陶器,還有不少的青銅製品。

公主知道在佛教盛行的泰國大規模開挖墓葬很難得到王室批准,她決定藉助國外的力量。她將陶器全部拍成照片並編印成冊向國外發行,圖片發表之後轟動了整個世界,因為在亞洲的其他地方從未見過這樣的陶器出土,至少有十幾個國家的考古學家雲集班清,希望能找出這些陶器的淵源。

1968年美國著名的藝術史學家伊麗莎白把一些陶器碎片送到費城大學的考古研究中心,經測定,班清的陶器是公元前400年左右製造,幾乎和兩河文明的年代一樣久。

這是令人難以相信的,一般認為泰國的可考歷史至多有1500年。以後又多次測試班清陶片,結果都是一樣。難道班清曾是世界古文明的搖籃之一?

1974年在聯合國的資助下,開始對班清小鎮的古墓葬進行挖掘。開挖的第一天,人們的期望值並不很高。很難想像這個人口不足5000人,世代以種稻為生的小鎮會有很悠久的歷史。

然而當挖到5米深時,一種考古者熟知和夢寐以求的土層出現了,這是6層界線分明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