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部分(3 / 4)

個計劃經濟時期,至少有幾十萬的大魔都人奔赴全國支援各地建設。(筆者注:為防爭議,這個數字就做模糊化處理了。但是根據慕容找到的資料,四十萬應該是有的。)

尤其是在1964年秋,**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大規模建設後方基地用以備戰,要求上海搬遷軍工、基礎工業342個專案,涉及458個工廠。

當然啦,全國一盤棋,既然作為賽里斯人這也是大魔都人們應盡的義務。

但是,這說明當時的中國多麼缺乏工程師和技術工人。

“我和胡佛先生商量之後,決定把一所慈善學校。所以招生的物件應該是無力繼續深造的初小(三年級)和高小(六年級)學生。這些學生不但免費施教而且食宿全免,一年還能發上幾套衣裳。當然啦,既然校方提供的條件這麼優厚,那麼這些學生的日常事宜,比如做飯、採買和清潔等等這類事情全都輪流承擔自行負責。校方只派人監督……”

“鴻漸,這可行嗎?”孟憲承忍不住問道,“而且這麼做學生會不會耽誤學業啊?”

袁大師理所當然地道:“這有什麼不可行的?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嗎。再者說你們教育學家不是鼓勵學生進行自我管理的嗎。至於耽誤學業……如果他們去當學徒還不是要給師父師孃打雜、做飯、洗衣、帶孩子、倒洗腳水?”

他頓了頓道:“接下來說說以工代學。這所學校會開辦一家以上的校辦工廠,有了一定基礎的學生都要去工廠中工作……”

“鴻漸,你居然還要用童工?!”孟憲承忍不住用責怪的語氣大聲說道。

袁燕倏不以為然地擺手道:“嗨,伯洪你這話說的我可不愛聽。什麼童工不童工的,我們招收的又不是衣食無憂的大少爺。他們要不是進了我們的學校,還不是一樣要去種地和上工。況且實踐出真知嗎……”

“最後就是以工代酬了。學生畢業之後都必須去校方指定的工廠工作若干年之後,才能自行擇業。當然,在此期間他們工資都歸校方,酌情發給他們一些補貼就是了。如果不願意的話,那麼就要把這幾年的費用歸還校方。”

孟憲承頗有些意興闌珊地道:“鴻漸,我算是聽明白了,你這不就是學徒工嗎?這種事情,你還是另請高明吧。”

當新古典自由主義大師就這點好,袁大師比孟老師更習慣於資本主義那一套。

在一個資本主義社會,沒有利潤的事情誰會願意去幹,反之只要有利潤那麼誰都會搶著幹。

為了達成他的目的,開這麼一家技工學校自然是不夠的。

袁燕倏是想要建立一種教學模式,一種不貼錢反而能賺錢的教學模式,一種讓民族資本家們趨之若鶩的教學模式。

這樣才能四處開花,比起四處籌款要有用得多得多。

當然啦,肯定會有人掛著羊頭賣狗肉,名義上辦慈善技術學校,實際上招收不用出錢的童工。這種事情麼……

對於賽里斯人來說,這是一個殘酷的時代,如果連這點心腸都硬不起來,那麼他也不要開什麼技工學校去開善堂算了。

“伯洪啊伯洪……”這次袁大師也用上了責備的語氣,語重心長地道:“作為你的老同學和老朋友,我不得不說你幾句了。看來你在這花旗國呆得太久,久得都把國內的環境都給忘了……”

他站起身來俯視對方道:“老兄你想著的都是義務教育、大學校、文史哲……”

“現在大學校裡面教出的那些大學生有個卵用啊?!”有些掃興有些疲憊有些煩躁的袁燕倏忍不住爆了一句粗口,也難得地說了幾句心裡話,“還有文史哲對於當今的中國有個卵用啊?!”

“全本的《二十四史》和修昔底德的《歷史》能救國嗎?”

“《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荷馬、但丁、歌德、莎士比亞能救國嗎?”

“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培根、笛卡爾、康德、黑格爾、叔本華、尼采、馬……嗯,還有如今在中國訪問的杜威和羅素能救國嗎?”

“這些玩意都沒有什麼卵用!”

他目光炯炯地道:“唯有鐵和血才能拯救我們的祖國!你懂嗎?鐵和血!”

孟憲承在自己老同學惡狠狠的逼視之下打了一個哆嗦,呆呆地點了點頭。

袁燕倏放緩了語氣道:“伯洪,你要明白。這血不但是流在和外敵作戰的戰場上,也要流在建設祖國的工地上。”

他稍稍提高了語調:“總要有人去吃這份苦,遭這份罪,做這份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