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2 / 4)

小說:魏延的種子三國 作者:京文

剛才已經飛快地把魏延的話語全都記了下來。

魏延穿越前曾在農村生活過一段時間,他知道那時的人類滅蝗蟲,還有兩大助手,一個是蛙,一個是禽。

蛙,與蝗蟲生活在同一型別的生態環境中,凡長有蘆葦、雜草的低窪地、坑塘、溝渠等處,都是其良好的生存場所,所以說,蛙類是制約蝗蟲生息繁衍的先頭部隊,一隻青蛙一個夏季能消滅一萬多隻蝗蟲;一隻澤蛙,平均每天吃掉50只蝗蟲,最多的可達266蝗蟲,即使是身體笨乎乎的蟾蜍,夏季三個月也能捕食近萬隻害蟲呢,照此推算,兩平方米的莊稼地裡只要平均有一隻青蛙坐鎮,便足以抑制蝗蟲的生存。

有的鳥專吃蟲子,吃蝗蟲的鳥類在育雛階段,更需要捕食大量的蝗蟲,以普通燕子為例,一對親鳥和一窩雛鳥每月吃蝗蟲可達16200多隻。

魏延把蛙、鳥能夠極大地幫助捕捉蝗蟲這個資訊告訴了韓浩。

韓浩卻滿臉愁容地說道:“主公,難道要各地民眾養蛙養鳥不成?”

魏延呵呵笑道:“為什麼不可以養蛙,那些便於灌溉的水澆地裡完全可以養蛙,一畝地只要有四五十頭青蛙,就完全不用民眾自己撲捉蝗蟲,青蛙就可以代勞了。至於鳥嘛,雖然不便於養殖那些飛來飛去的,但也可以養一些雞、鴨、鵝來幫助撲捉蝗蟲。”

“雞鴨鵝能幫助消滅蝗蟲?”韓浩還從未想過那些尋常的家禽可以有這樣的功用。

第390章 【進軍河套】

魏延鄭重地點點頭:“我以前四處遊歷時曾見過草原上牧民養殖的雞鴨吃過蝗蟲。”

實際上這個見聞是魏延在後世去過蒙古草原見識過。

那個時候,每年草原蝗蟲爆發,當地民眾就噴灑農藥來消滅蝗蟲,一開始的時候取得了顯著的滅蝗效果。但由於連年使用農藥,也出現了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蝗蟲開始產生耐藥性,使農藥效力降低,為了保證滅蝗效果,只能加大農藥的使用量,這不僅增加農藥殘留,汙染草場,還使蝗蟲的天敵被殺,破壞草原生態平衡。為減輕藥物滅蝗帶來的弊病,草原牧民引進了牧雞、牧鴨、火雞、珍珠雞等家禽。

那些牧雞、牧鴨具有捕食蝗蟲的能力,一隻牧雞能防治五到十畝草場的蝗蟲,養雞滅蝗蟲,在保護生態、降低滅蝗成本上已經明顯超過飛機和拖拉機噴霧滅蝗。

牧雞滅蝗,不汙染草場,沒有農藥殘留,還給草場帶來了有機肥料,培育了草原的生產力。蝗蟲富含優質蛋白、多種微量元素、豐富的維生素,是雞、鴨等家禽的優質飼料,牧雞捕食蝗蟲,日增重顯著,經濟效益可觀,生產出的肉、蛋是高品質的綠色有機食品,這是一舉多得的好方法。

魏延頓時想起了他之前曾跟韓浩說起過的“牧區養禽、農區養畜”的計劃,便跟韓浩算了一筆賬:“養一頭牛出欄週期需要四年,一隻羊一年產羔一隻,收入大概千餘錢。牛羊飼養週期長,草場壓力大,而且其他成本投入也不小。若是養一隻雞呢,一隻雞從孵化到出欄僅需三四個月時間,一隻雞整個夏季可圍剿五到十畝草場的蝗蟲,由於蝗蟲很肥,吃蝗蟲長大的雞售價比普通雞高得多,初步估計每隻五十錢。一個人大概可以看管一千隻雞,而且不破壞草原,出欄後的總收入不下五萬錢。這不只是對草原上的牧民,對農民亦是如此,養雞既可以滅蝗,更可以致富,我們漢民又可以多吃雞肉,增強體質,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元嗣,我希望你來主持這個事宜,讓治下的民眾多多養雞鴨鵝來防治蝗蟲。”

韓浩聽魏延這樣說來,笑逐顏開:“主公,屬下這就擬定公文,鼓勵各地民眾養雞。”

魏延點點頭:“對,就是鼓勵,將養雞鴨鵝的好處充分說明出來,不要強制,只是鼓勵。”

現在的魏延名義上只是武侯、平南將軍,似乎除了帶兵打仗之外,別的事情不該由他來管,實際上治下的所有大事情都要由魏延來定奪,他才放心。

魏延對於未來有很多擔憂,瘟疫是其一,魏延已經頒佈了衛生法令,強制治下民眾遵循衛生條例,讓華佗、張仲景醫學院的學生到各地宣講衛生條例,督促各地民眾做好防治瘟疫的措施,短短几個月內,各地都改頭換面,跟大漢其他地方相比,簡直是乾淨整潔的天堂,相信魏延的地盤裡,瘟疫的突發性幾乎為零。

魏延對未來的擔心,還有糧食減產,糧食減產原因不外乎大旱大澇和蝗災、兵災,對於大旱大澇這樣無法抵禦的自然災害,魏延只有嚴格要求各地官府、民眾和軍隊興修水利,應對隨時而來的大旱大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