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3 / 4)

體形不只是上帝賜給的,風度優雅靠的是良好的鍛鍊和合適的胸衣。鍛鍊靠的是意志,而胸衣靠的是明智選擇。” 20世紀50年代,很多歐洲著名的女性時裝店與內衣業關係密切。倫敦時裝設計師協會與一些內衣公司如貝勒公司結合起來進行工作,另一些時裝,如克里斯汀·迪奧的時裝店則有自己的內衣設計師,其麾下的模特在T型臺上享有盛譽。&nbsp&nbsp&nbsp&nbsp txt小說上傳分享

二、西方的內衣文化(2)

由於出現新的印染工藝,20世紀50年代的內衣在流行顏色和圖案方面的選擇範圍很廣。顏色主要有寶石藍、茶紅、翡翠綠、珊瑚色、紫紅色和桃紅等,配以各種柔和的花卉圖案。娛樂業也對胸衣設計有很大的影響。當時是“貓王”與“比爾·哈里和彗星”音樂的時代,搖滾樂和搖擺舞盛行。這些舞蹈都要求腰臀部大幅度擺動。在歐洲,貴族們和模特們會面、交流,甚至和她們結婚,如模特兼演員的格萊絲·凱利(Grace Kelly)。儘管如此,束縛性的、傳統的價值觀念仍佔有一席之地。法國女演員利斯里·卡羅(Leslie Caron)和阿第瑞·赫布博(Audrey Hepburn)在影片《薩布瑞那集市》(Sabrina Fair)中的造型,確定了20世紀50年代後期內衣的基調。就在這十年臨近結束之時,社會變革達到高峰,出現了一系列的重大技術革新。杜邦公司美國研究室在1959年研製出一種新織物“K纖維”,在市場上被稱作斯潘德克斯纖維,後又改名為萊卡。萊卡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引發了內衣業的革命。 20世紀70年代,在崇尚健康的潮流下,內衣的設計著重承託力,而第一個運動型內衣的設計,是把兩個男運動員用的下體彈力護罩縫在一起的。同時,朋克風格開始流行,設計師韋斯特伍德和她的合作者馬可·麥克拉倫經營的女裝店出售拜物風格的和橡膠製成的服裝,一時成為時尚之選,並對整個80年代的設計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80年代,內衣廠商們開始了表現人體美的新的探索,從注重內衣的功能性轉向注重外觀魅力。除了造型突出女性柔美線條外,還需要華麗的織物,包括飾帶、優質棉布、網眼花邊、光澤絲織品和縐綢、喬其紗緞子,以及各種萊卡型別的材料等。有些成品是透明的,有些是半透明的,帶有飾邊、活褶和褶襉等。 這種服裝時尚在80年代中期由美國的電視肥皂劇加以強化,如《達拉斯》和《唐朝》。全球千百萬觀眾注視著劇中主人公那富有女強人味道的穿著,並被她們所吸引。她們在辦公室穿著製作精良的男性套裝,而在臥室則穿著煽情的胸衣,就像明星麥當娜和歌星雪兒所展示的那樣。人們仍渴望苗條健美身材,到了80年代後期,女士們意識到可以藉助於一些人工手段和塑形“內衣”,達到她們所要求的理想身材。從運動裝中衍變而來的胸衣已成功地成了體型塑形服,其主要特徵是在胸部採用鋼託或胸罩,而在襠部用合適的扣合件進行彈性控制調節。 如今,內衣和外衣之間的區別已模糊不清,女性內衣的發展猶如經歷了一個完整的輪迴。這個世紀以S形曲線的妖嬈女性美為起端,而以範思哲新的“全能”(Versatile)品牌作為結束。就如20世紀最初幾年一樣,這種“全能”內衣是多種產品的集粹之作,也是正確造型的基礎。克里斯汀·迪奧一語道破天機 :“沒有時裝的基礎,就不會有時裝的時尚。”&nbsp&nbsp&nbsp&nbsp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三、人類“脫”衣史(1)(圖)

作為一部歷史,“脫”的過程相當緩慢。我們不可能想象上古的吉布森少女裝(Gibson girl)一夜之間會脫成比基尼泳裝。像維多利亞時代的貴婦除穿著極不科學的緊身胸衣和大撐裙外,還須穿九件衣服和七至八條裙,若要外出還須加一件厚重的羊毛披肩和一頂插上羽毛、花朵、絲帶及面紗的大帽子。據統計,體面的淑女至少揹負10…30磅重的衣飾。我們不難想象,若將路易十六或伊麗莎白一世那一件又一件的華貴衣袍都卸去,他們將會變得多麼“羸弱”和“寒酸”。在這一段歷史裡,服裝的某些功能被誇張到畸形的境地,人們把“穿”衣的行為變得如此冗長與困難。事物的發展總是物極必反。經歷了幾千年的穿衣史,人類終於厭倦了繁文縟節的“穿”衣,而開始了“脫”。原來的外衣被脫卻 ;曾經是內衣的角色變成了外衣,服裝的發展經歷了一個輪迴。 真正的脫衣史始於20世紀。故事仍然應該回到“衣多為貴”的穿衣史的終結,即19世紀末與2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