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不斷接到告急資訊,不得不屢次派兵支援。
而後在別的方向又接到了同樣的告急求援資訊,不得不重複之前的支援行動。
如此一來,幾路攻勢之下,弄得馬騰和韓遂焦頭爛額,連番兵敗。
最後馬騰和韓遂不得不放棄一部分已經攻佔的城池,退守在司州西部,集中力量對抗凌雲。
兩軍對峙,凌雲並未展開進攻,他將李傕所部兵馬收入營中,取消了先鋒的任命,重新任命其為平定將軍。俸祿與郭汜相同。
見馬騰的陣腳已經穩住,凌雲並沒有著急進攻,連月來大戰,雖然取的很大的勝利,但自己這邊軍士損傷也不少。大軍深入,司州並不富裕,糧草銜接容易出現問題。所以凌雲想等待時機再行進攻。
雙方對峙了五天之後,凌雲在大帳中收到了天子詔。。。。
第一百六十八章 最大贏家
第一百六十八章最大贏家
詔是一名大宦官帶著幾名小宦官傳到凌雲的,詔洋洋灑灑,行文間充滿了悲天憫人,顧念蒼生之意。
意思如下,今天下瘟疫蔓延,百姓深受其害,各地兵戈四起,百姓流離失所。尤其司州之亂,更讓寡人憂心。如果交戰雙方還顧念寡人乃當今天子,就請就此罷去幹戈,使我大漢休養生息,讓黎民安居樂業。
詔的款式、材料和大印都是真的,果然是天子詔。
但凌雲知道,天子在馬騰的手中,直接受馬騰的控制,人家讓他怎麼寫,天子就得怎麼寫,如有違背,恐有生命之憂。不得不說這個漢獻帝實在太背催了。
馬騰之所以將天子弄到涼州,其意也就在控制天子,其想法和歷史上的曹操完全一樣。
退一步來說,即便天子強硬一些,不按照馬騰的意思來寫。馬騰大可以把天子拋到一邊,自己草擬詔。曹操也經常這麼幹。
總之,凌雲很清楚,這道詔表面上是天子的旨意,實際上馬騰的意識。也就是說,馬騰不想打了,想用天子的名頭來壓住凌雲。
到這個份上,凌雲豈能害怕天子的一紙空文。即便真是天子所,他也不會太在意。
因為他是穿越過去的人,對三綱五常之類的東西沒有太多的概念。
也許馬騰以為這道詔意義重大,卻根本沒能入了凌雲的法眼。
接到詔時,滿寵和郭嘉見凌雲立而不跪,看完之後,隨意交給身邊的隨從,同時目光裡充滿了不屑。他二人知道凌雲並沒拿詔當回事,但他倆心裡卻有著深刻的時代烙印,不象凌雲那樣灑脫。
二人本來準備勸說凌雲,至少得表示一下,接到詔後做做樣子,怎麼也要給天子點面子,就當做給全天下的百姓看。
但出乎二人意料的是,凌雲雖然沒拿詔當回事,卻真的沒有繼續進攻。不但沒有繼續進攻馬騰,而且連豫州的戰事也停了下來。
打付走宦官之後,凌雲深居簡出,經常在臨時長安城的臨時府邸忙於公務。
一個月後,凌雲將滿寵和郭嘉叫到大堂。
一份經過凌雲深思熟慮擬訂的計劃擺在了二人面前。
計劃的內容大出二人意料之外,在這緊要關頭,凌雲做出的居然是裁軍計劃。
凌雲現有大軍近八十萬人,如果算上那些戰死的軍士,總數已經過百萬。軍隊數量龐大,雖然代表了凌雲強大的軍事力量。但它的另一面卻是凌雲需要支付的天文數字般的開支。
八十萬大軍的日常開銷,服裝、糧食、軍餉,加到一起數量非常大。
還有戰死軍士的撫卹費用,這也是一筆龐大的支出。
凌雲的大軍雖然多,但其戰鬥力卻大大下降,下降到除了趙雲的鐵甲軍,其餘的軍隊和袁術、馬騰的軍隊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甚至一部分西涼軍還要比凌雲較弱的軍隊強悍一些。
這是軍隊的情況。
而凌雲經過連年征戰,拿下了廣大的土地,但土地雖然很多,卻沒能給凌雲提供充足的糧食。
因為在東漢時代,人口密度太小,甚至當初的幽州那麼稀少的人口,都比其他各州要多出許多。
後來攻下的各州,凌雲已經不需要去分那些大戶的土地,只把無主的土地給百姓耕種,也無法把土地利用到最大化。
距離城池較遠的地方,依然有大片大片的土地閒置著,不能揮作用。
凌雲是從後世走過來的,深刻地知道寸土寸金,看著那些荒廢的土地,凌雲真有種吐血的衝動。
沒有辦法,漢朝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