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國家機關的獎勵?是不是有些過啦?
不過看這幾人的表情,似乎並不是件好事。
準確來說,這幾個人是來求助的,目的是尋找一個失蹤的女學者。
團隊到達紐約的那天,也就是6月8日,國內水木大學博士,在大都會大學訪問的學者王可可在學校周圍失蹤了。同事當晚報警,警方透過調取監控錄影,檢視到了王可可遭遇綁架的始末。
失蹤當天的下午,就在大學附近的街道上,王可可在等待公家車的時候,一輛黑色的轎車停在了她身邊,白人男子和王可可認識,她就搭了便車。
自此一去不復返。
白人男子身份很快就確認了,是大都會大學的助教,本身也是博士。王可可曾經選的課,這個叫布倫特的助教就是那門課程的助教。
兩人是認識的,所以警方一開始的偵查方向,就放在阿勒布倫特的身上。
問題就出在這個布蘭特的身上,別看模樣斯文,可實際上是個bt。fbi透過監控布蘭特的社交賬號和瀏覽的網頁,確定了布蘭特內心極度黑暗,雖然結婚可一直是宣稱自己是開放關係,經常瀏覽一些虐待相關的網站。這個網站除了會有會員釋出一些有顏色的影象和影片,還有一些討論犯罪的版塊,而布蘭特最近的瀏覽記錄,多集中在“如何完美綁架一個人”。
警方透過fbi的協助,很快鎖定了布蘭特車輛的行動軌跡,並且抓捕了他。
布蘭特博士畢業,學霸型人物,加上物理系的人都比較理性,可以說屬於冷靜的天才。被fbi抓捕之後,他或許一句話都沒有說過。由於美利堅是可以給到嫌犯保持沉默的權利,警探的任何方法都無法使得布蘭特森開口的話,這個案件陷入了僵局。
在立案的第二天,紐約領事館就介入了案件,督促案件的偵破。
高智商犯罪,無可奈何的警方和fbi,讓這個案子成為了輿論的焦點,特別是王可可特殊的身份,國內也有大量的網友在關注著案件進展。
8號失蹤,到10號布蘭特被抓捕,一天多的時間,足夠布蘭特將王可可轉移到一個相對隱蔽的地方。警方也不是沒有想過分析大量的監控影片來分析出車輛的軌跡,可布蘭特似乎早料到這一點,除了在都市圈留有蹤跡,大部分是找不到他的車輛。
找不到王可可,布蘭特一言不發,只能把他當做犯罪嫌疑人,又因為法律的限制,那麼多人關注著案件,警方和fbi完全無法採取灰色手段,只能任由布蘭特裝啞巴。
王可可事件,為什麼找上宋孤煙他們?
一個華夏人,在美利堅做訪問學者莫名失蹤,牽扯到了兩國輿論的焦點,兩國警方透過協商,美利堅警方接受中方有限度的參與協助,而且只限於尋找王可可下落。
這也是美利堅警方無奈的選擇,還掩耳盜鈴地要求中方警員必須有國際刑警組織派遣。
找人,最適合的還是警犬,而正好有一隊警犬在紐約參加國際警犬大賽,所以宋孤煙他們就被集中了起來。
第370章 犯罪遊戲
還沒有來得及享受一下獲勝的喜悅,宋孤煙他們就得和國內趕來的刑事專家組匯合,進駐美利堅警方成立的專案小組。
並不是每個案子都是能夠破獲的,不然警方的檔案室裡面也不會堆放那麼多尚未結案的案卷。只是王可可作為訪問學者,在美利堅地面上出的事,犯罪嫌疑人又是美利堅人,讓這個案子飽受關注。
王可可案件攪動了兩國的輿論風雲,給中美雙方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大都會警方和fbi對中方派來的人員並不太友好,案件的很多線索都沒有向他們公佈。哪怕這些人都披著國際刑警組織的皮,可內在可都是華夏警察。要是讓他們破了案,而美利堅警方毫無進展,那麼這記耳光就打得太響亮了。就算是破不了案,也絕對不能讓中方把案子破了。
簡單來說,大不了大家一起廢柴。
中方刑事專家的核心人物是郝愛民教授,是一個極具傳奇的破案高手,同時也是京城警校資深的刑事學教授。
郝愛民教授有過基層刑警經歷,本身就是一名經驗老道的刑警。在他從警生涯當中,破獲了多起神秘兇殺案,這些兇殺案都缺乏直接人證或令嫌犯認罪的證據,郝愛民教授卻憑其精湛的刑事鑑識功力偵破案件,將嫌犯繩之以法。而在警校任職期間,郝愛民用自己破案的經歷,講述了很多實際操作中偵辦刑事案件的技巧和犯法,絕不是死板的教科書能夠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