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能保持暢通無阻,不會出現高緯度地區水系因為冬季漫長的封凍期,造成貨物運輸週轉不靈的現象等等,其不可避免地敗下陣來。
在客運方面,鐵路理所當然地也對人們的出行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相比於騎馬、公共馬車之類原始方式的艱辛,乘客的日常生活、餐飲和睡眠,都可以在鐵路機車所牽引的、高速執行於鋪設平整的鋼軌上的舒適車廂內完成。
至1860年,美國中部和北部,幾乎所有城市都擁有鐵路車站;在玉米產區,百分之八十的農場,和臨近鐵路線不超過5英里。
到19世紀末,美國已經擁有20家全國性大型鐵路公司,以及不可勝數的地區性小型鐵路公司。
此類營利性私營鐵路公司組成的鐵路網,聯結起全美各個城市和鄉村,承擔了全部城際和長途客運。
這種發展熱潮在1910年代攀至頂峰,美國鐵路網長度於1916年達到254251英里,居世界第一位,鐵路員工數量大約為210萬。
到了1929年。光是處在運營中的客車車廂,全美就有65000節。
但整個行業下行的拐點,也從這個時候開始了,尤其是客運,更是頹勢明顯。
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在於汽車的發明和普及,引得聯邦政_府開始改變補貼方向,興建美國國道網路,以及爆發於1920年代末1930年代初的經濟大蕭條。
還有一點就是,私營鐵路客運公司壟斷了全美的城際客運,所以政_府調控得非常嚴格,導致經營逐步失去競爭力。
好在1930年代中期,得益於一系列鐵路技術發展、設施更新和速度提高,私營鐵路客運公司得到了喘息之機。柴油機車、豪華列車,以及諸如“先鋒者微風號”、“飛行者揚基人”之類的夕發朝至特快列車相繼投入運營,運量有所回升,可總體趨勢仍然下滑。到了1940年,客運線路僅佔全美鐵路線路總長的67%。
這時候,私營鐵路客運公司又迎來了一個轉機。越演越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需要成千上萬的美軍官兵經由鐵路調動,與此同時,汽油被列入戰爭物資,嚴加管制。
於是乎,美國鐵路客運量逆勢上揚,並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點。
藉著這波行情,二戰結束後,各個鐵路公司紛紛進一步更新車輛,超豪華列車“超級酋長號”、“加州和風號”等,都配備了豪華的裝飾,舒適的旅行設施和觀景窗,美國鐵路客運維持了一段時間的繁盛期。
可惜好景不長,美國鐵路高速化程序被1946年納珀維爾鐵路事故、1950年紐約市一系列鐵路事故所幹擾,而這個時期正好趕上了民航業興起,以及由美國主要汽車製造商推動的《1956年聯邦資助公路法案》,得到了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的支援,進而興建美國州際公路系統。
相比於之前的美國國道網路,美國州際公路系統大多屬於高速公路,全線至少四車道。
在如此殘酷的競爭壓力下,美國鐵路客運進一步衰落,而且速度遠超預期。許多車站人去樓空,列車班次也被取消,越來越多的客運線路長期虧損。到了1965年,全美僅剩10000節客車車廂在執行,相比1929年減少了85%。
雪上加霜的是,原本美國郵政系統的業務均由鐵路客運公司承擔——客運列車後面往往加掛數節郵政車廂,算是一個不錯的穩定補貼,但從1960年代中期開始,美國郵政署逐步減少並終止鐵路運輸合同,改用公路和航空運輸。此舉導致鐵路公司失去了重要的經濟來源。
為了挽救鐵路客運的衰退,1958年,美國國會頒佈法令,授予州際通商委員會——icc,管理鐵路線路的全權,任何對現有客運線路的增設、調整和取消都必須經由icc批准。
但這一單方面舉動,並未對鐵路客運帶來有利的影響。
當時,眾多客運線亟需調整,以應對運輸模式的變化,但icc工作效率低下,常需要八個月以上的時間批覆。
此外,icc不願放棄客流稀少的線路,堅持被取消的線路必須由其它線路調整加以彌補,致使線路過於冗長,執行速度和效率更加低下,客運量也迅速減少。
對於鐵路公司之間的兼併,icc也嚴格管控。許多併購案往往要延續數年甚至十餘年。比如,紐約中央鐵路和賓夕法尼亞鐵路併購案,特拉華、拉克瓦納和西部鐵路公司與伊利鐵路併購案。
當1960年代icc最終批准這些併購時,多年的政_府削減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