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快到5點鐘時還沒有趕到環保局,而解局長眼看馬上就要轉來宣教司,急得商慧坐臥不寧,正急的當口,解局長卻翩然而至。
商慧只好先拿工作問題拖住解局長,向解局長彙報起工作來,並說“新聞30分”的負責人李風和老潘,此時正在路上,即刻就到,請解局長一定要坐等。
解振華局長是北大荒知青出身,整個人像北大荒的黑土地一樣蘊藉深厚,思想的地力肥沃得一攥一把油,給人一種質樸而精明的感覺,工作起來從不知疲倦,作風紮實得像過了細籮的精苞米粉,清清爽爽,細細密密,不帶一點渣子。
對淮河報道的事,解振華之前已經有過贊同的批示,自然十分重視商慧所說的情況,於是偌大一個部級領導,竟然真的坐下來,耐心等候李風和老潘的到來。
這種平易近人,穩健持重的工作作風,讓原本就有些不安負疚之情的商慧,也為之十分感動,於是善解人意的商慧,便勝任愉快地拿熱茶和寒暄,對解局長好一番小心招呼,並努力找些有益有趣的話頭聊著,為解局長助興,以便讓解局長不至於覺得時間過得太慢,等候的工夫太過長久。
李風和老潘後來知道這種情況後,也十分高興,覺得這位部級領導,一點架子也不端,真是難得,國家環保局有這麼個幹實事的好局長,值得為其驕傲。
李風和老潘趕到時,已經快6點鐘,當即表示了歉意,談話馬上進入正題。
解振華局長認真傾聽完李風和老潘有關淮河行動的具體構想和彙報,很是為之高興,當即表示大力支援,並認真地談了許多自己的看法和設想。
在談到如何與中央電視臺做必要的溝通時,解振華局長當即決定,自己親自出馬,去和中央電視臺的有關領導,洽談有關淮河報道的一切事宜。
此後不久,解振華局長很快就約見並拜會了中央電視臺主管新聞的副臺長李東生先生。從某種特殊的含義上講,這是一次具有歷史性的會面。
好一個李東生
李東生副臺長意味深長地說:解局長,我們
的記者有時候很認真,要是他們給你認真出一些
事來,您這個當局長的到時候可得給我們記者撐
腰呀!解振華局長毫不含糊地回答:萬一真有什
麼事情,我們一定給記者們撐腰!
對李東生副臺長這個人,筆者至今尚無緣結識,但關於他的故事,筆者卻從記者們的嘴裡,東鱗西爪,零零碎碎,聽說了一些,這裡擇取要緊的講幾則出來,以便讓我們中國的老百姓知道,在我們中央電視臺,竟然還有這麼個人物存在。
李東生,東北人氏,後舉家遷河南平頂山,高中畢業,知青插隊,專事修理地球,日日每每,面朝黃土背朝天。未幾,恰逢最後一屆工農兵大學生招生之際,東生有幸搭乘末班車,便從容放下鋤頭,拍拍滿身塵土,摘去一頭的高粱花子,打點行裝,背起書包,赴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就讀。
知青上學有如農民進城,自然倍感珍惜,故寒窗數載,雖然天天食大燴菜,啃冷饅頭,卻不墮青雲之志,常常夜半就寢,聞雞起舞,囊螢映雪,刺股懸梁,以十倍刻苦學習之精神,修練莘莘學子之身,以便他日做棟樑之用。
在校時,學子之態儼然,一米有八之身軀,於然獨立,瘦削筋節,有天然之優勢,故嗜好打籃球,往往於球場之中,縱橫捭闔,上躥下跳,十分活躍,故入校隊為球員,在校常打場次,出外時有比賽。
以優異成績畢業,分到中央電視臺新聞部,住集體宿舍,跑時政新聞。
東生初來之時,正值中央電視臺組織職工籃球比賽,東生不覺技癢,在球場找到組織負責人,要求參加球隊。負責比賽之人,乃臺裡一位普通工作人員,當下便上下打量東生,瞅著東生身體單薄已有些面生,便大為輕而蔑之,操一口京片子,冷言冷語譏諷道:你這德行,還想打籃球?
如此無禮,令東生為之一怔,一時無言以答,急忙忍氣吞聲,以求保全。
東生來臺之後,因其業務功底紮實,謙虛好學,兼之思維填密敏捷,常有大思路大舉措,連年工作成績卓著。為人又古道熱腸,言談舉止間有大將風範,故得領導賞識,始而為組長,繼而為新聞採訪部主任,又而晉升為新聞中心主任。
1993年中華環保世紀行,李風因為工作上的事情與東生髮生了小小的爭執,李風素來敬佩東生,東生也從來很欣賞李風。李風不知那天東生又累又煩,還按平素自己那副樣子,嬉皮笑臉地和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