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頓猛
掃,霎時間子彈日日的亂飛,把幾個開蒸球的人
都打得慌了神,直問攝像你是幹什麼的?
老潘所以選擇這個時候出擊,是因為每天下午5點多鐘,正是農民給造紙廠送草的時候。果然不出所料,通往阜陽造紙廠的路上,一派繁忙景象,人力車畜力車機動車,滿載秸草,絡繹不絕地開進阜陽造紙廠的大門。
老潘心知這一回真要提個死的,便拎著話筒攔住一輛滿載秸草的車子現場採訪,攝像師郭曉冰則圍著那些送草的車子大拍特拍。
老潘問一個送草的農民:大爺,拉這麼多稻草幹什麼呀?
大爺說:給造紙廠送去造紙的!
老潘問:多少錢一斤?
大爺就竊笑,以為這人沒見識,說:這是論噸的!
老潘也不計較,一笑了之,迅速和攝像郭曉冰趕往廠門口。
按原定計劃由老潘出面,纏住警衛,郭曉冰則衝進廠去搶拍一些鏡頭。
到了廠門口果然警衛不讓進門,老潘亮出證件和警衛商量,人高馬大的郭曉冰則乘機偷偷溜進廠子,真像打仗一樣,一路狂奔,直奔生產車間,進得門去,拿攝像機瞄準一個正在張牙舞爪旋轉的蒸球,一摳扳機,突突的好一頓猛掃,霎時間子彈日日的亂飛,把幾個開蒸球的人都打得慌了神,直問攝像你是幹什麼的?
老潘這當口也趕到,拎著話筒像拎著根哨棒,舉著話筒一頓現場採訪,把一隻弄虛作假的活老虎,往死裡好一頓痛打,等到有關領導聞風趕到,徒喚奈何,活老虎這時已經成了一隻原形畢露的死老虎,變作了一隻人人喊打的假老虎。
老潘得勝回朝,新聞編好在“午間新聞”一播,一則是表揚的,一則是批評的,真是有人歡喜有人憂,歡喜的自是歡喜,不用去說它。
批評的那一則新聞,在全國都產生了相當程度的震動,那個弄虛作假的造紙廠被強行停產,那個廠長當時根本沒有把中央的三令五申當回事,以為政府又是在走過場,玩花活,做樣子,廠子從沒有停過一天工,只因為應付檢查才停了產,等到督察組一走,覺得風聲已過,就又大模大樣,原封不動地讓造紙廠運轉起來。
那個廠長是從來不肯為別人想一想的,滿腦袋的損人利己思想,以為汙染別人是別人的事,只要自己的廠子得利,倒黴的愛誰是誰。
萬沒有想到中央政府這一回是下了大決心的,一點也不玩花活不留情面,自己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應了這樣一句老話,種玫瑰者得花,種蒺藜者得刺,惡果只能自食。沒幾天就很沒面子地灰溜溜下了臺,怕是悔得連腸子都青了。
當然,這是後話了。
與老潘相識後,我好奇地問老潘:你是怎麼發現那家造紙廠弄虛作假的?
老潘操著濃重的安慶普通話告訴我說,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家已經被勒令關停的大造紙廠的蒸球車間裡,那幾只巨大的形如黑色地球儀也似的蒸球,並沒有按照關停規定那樣子落地,蒸球的表面摸著還是熱的,運轉蒸球的幾個鋼鐵的齒輪表面的機油閃閃發亮,也留有明顯的新近齧合過的鋥亮的痕跡,說明它剛剛還在運轉,而廠方卻信誓旦旦地告訴督察組說,已經按規定關停了達兩月之久了。你想想看,兩個多月時間,那麼走風漏氣一個廠子,上面的灰塵也該落滿了的,可它沒有!
老潘笑模悠悠地對我說:所以,當時我就知道的,這回一定能捉個死的!
我以為老潘這件事之所以做得出色,至少得益於這樣兩點:一是深思熟慮,知己知彼,二是短平快,穩準狠,打了個時間差。
其實我這之前已經從李風那裡知道,這樣的行事方式或曰做事的原則,也是“新聞30分”自成立以來,眾位記者弟兄們一以貫之的作風和特色,所以老潘成功的經驗,也就是“新聞30分”幾年來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了。
只是,有了以上兩點,老活如老蔥般噴香有味的老辣,由此便體現得愈加鮮活生動,愈加翔實可人了。對老潘的興趣我也像食蔥族一般愈加的濃厚,相信老潘往下的故事也一定會越來越精彩,越來越具有揭秘的勇毅精神吧?
從此,老潘便與淮河結下了不解之緣。
……
……(本章結束)…多多電子書……
十六、歷史不會忘記
無法省略的過程
解振華局長是北大荒知青出身,整個人像北
大荒的黑土地一樣蘊藉深厚,思想的地力肥沃得
一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