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相關,地方政府在治汙上思想和感情上的矛盾是最大的,他們不能不因此感到心疼,感到不能接受,感到勉為其難,因為每關停一個企業,就等於扔掉一筆地方財政收入,剜掉他們身上的一塊肉,都是肉,都是在忍痛割愛啊!
這種切膚的疼痛,這種壯士斷腕的悲壯,這種刮骨療毒的英雄本色,這種為了大我犧牲小我的偉大精神,都是震古爍今的,都是感人至深的,都是有目共睹的。
解振華說:在治淮過程中體現的是一個這樣的格局,黨委重視,政府負責,人大監督,環保部門統一組織協調,各部門分工負責,企業治理,新聞輿論支援,老百姓參與監督。幾乎是全社會總動員,都在辦這件事。這就是我們中國的特色,只要中央政府下決心,沒有辦不成的事。可是當時不行,當時連外國人也說,你們三兩年就想削減汙染的40%,這怎麼可能呢?都覺得不可能,連曲格平主任也覺得不可能。1997年底他跟我們下去,好好看了一圈,然後很興奮地說:過去我不太相信,現在一看,覺得真能幹成點事,你們幹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我們環保局為淮河問題至今已經下去了多少次?我都有點記不清了,幾乎是無數次了。現在還有一個副局長帶人在下邊查,如果保持這樣的勁頭繼續不鬆勁,各省各市的汙水處理廠一經建成投產,我估計2000年淮河變清沒什麼問題,再用十年的時間來恢復生態,恢復環境,最終恢復原樣。
筆者感覺到:從覺得不可能到可能,從信心不足到信心百倍,這是一個何等艱難何等巨大何等華彩何等讓人感奮的充滿著希望的生命和思想的飛躍啊!
淮河流域的企業將治汙工程當成企業的生命工程,因為不治汙要關停;淮河人民視治理淮河汙染為百姓的生命工程,因為繼續汙染下去人民的生命財產都會遭到嚴重的危害;中國政府和全社會都把淮河治汙看作是中國人未來生存和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工程,它直接關係到今後長江、黃河以及所有河流、地下水、山川、大地、海洋、大氣、森林、地下資源、生態的治理問題。
從某種意義上講,淮河治汙的成敗將決定中國環保的未來,關係到中國人的生存未來,也關係到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是中國環境改善曙光之所在,也是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未來希望之象徵,是關乎國計民生未來子孫的生命工程。
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不會在危險來臨時,不去正視它,不會像鴕鳥一樣膽小地將自己的腦袋埋在沙子裡,以此來眼不見為淨,逃避現實。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都是敢於正視現實的。雖然現實是嚴酷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汙染如同是一扇通向萬劫不復的地獄的大門,這扇大門不小心被我們開啟,可是我們不怕,我們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部下定決心,要為了中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重新關上這扇地獄之門!
不怕困難,解決問題,這就是中國的特色,也是中國希望之所在。
……
……(本章結束)…多多電子書……
十一、蚌埠宣言 立此存照
黑河和政府照了張相
所以,河南省副省長張洪華在淮河沿岸汙染
區越看越生氣,怒不可遏,一針見血,擲地有聲地
憤然說:只管他們自已賺錢,不管別人的死活,這
跟圖財害命有什麼兩樣!
1993年繼小黑河小洪河汙染兩岸的報道之後,引起了以李鵬為總理、朱鎔基為副總理的國務院的高度重視,成立了淮河汙染防治領導小組,組成了以國務委員。國務院環保委主任宋健為組長,國務院環保委副主任、國家環保局局長解振華為副組長的,有水利部。化工部、輕工部、重工部等有十幾個有關部委領導以及淮河流域四省省長參加的淮河汙染防治領導小組。
1994年5月19日,受國務院總理李鵬的委託,以國務委員宋健為組長、國家環保局局長解振華為副組長的有關部委領導,會同淮河流域四省省長,赴淮河流域現場辦公,實地考察,以求一舉解決淮河流域的水汙染問題。
宋健一行先到了李風1993年就報道過的那條黑河和那條洪河。正是五月揚花的季節,黑河兩岸綠油油的一望無際的麥田,與醬油似的黑河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這些麥田可以作證,幾年前抗旱,人們無可奈何地引黑河水灌溉了兩岸的麥田,結果許多畝麥子枯死絕收,大面積的麥於減產。
從此之後,當地不論遇上天有多麼的乾旱,寧肯讓小麥渴死乾死,也不敢再引黑河的水澆灌自己的麥子,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