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母親了。 “塔拉康內奇,”他大聲喊道,“我有事找你。” “大半夜的,什麼事?”塔拉康內奇怒氣衝衝地回答說。“睡覺,混蛋……” “我發誓,真有事,”薩什卡回答說,“走,上院裡說去。” 在院裡永不磨滅的星光下,薩什卡對後爹說: “塔拉康內奇,別糟蹋我媽,你有髒病。” “你知道我這人的性子嗎?”塔拉康內奇問。 “我知道你的性子,可你瞧見我媽的身子嗎?她的大腿乾乾淨淨,她的奶子乾乾淨淨。塔拉康內奇,別糟蹋她。我跟你都有髒病。” “好心人,”後爹回答說,“給我滾一邊去,我的血、我的性子挨不著你管。拿去,二十戈比銀幣,睡上一夜,明兒頭腦就清醒�了……”� “我要錢有什麼用,”薩什卡低聲說,“你還是讓我去村社放牲口吧……” “這我可不答應,”塔拉康內奇說。 “讓我去放牲口吧,”薩什卡低聲說,“你不答應,我就把我們倆的事全捅給我媽聽。她這麼好的身體幹嗎要去受這種�罪……”� 塔拉康內奇轉身去棚子裡,拿了把斧頭來。 “聖徒,”他壓低聲音說,“那咱倆就沒話好說了……我砍了你,薩什卡……” “你不會為了女人砍死我的,”孩子向後爹俯下身去,用幾乎聽不見的聲音說,“你捨不得我,讓我放牲口去吧……” “見鬼,就依你,”塔拉康內奇說,扔掉斧頭。“放你的牲口去吧。” 說罷他回到屋裡,跟他老婆睡覺去了。 當天一早,薩什卡就去哥薩克那兒當僱工了,打從那天起,他就靠給村社放牧為生。他的忠厚老實在附近一帶出了名,村鎮的人便送了個“薩什卡·基督”的雅號給他,直到應徵入伍之前,他一直放牧牲口。上了年紀的莊稼漢遇到不開心的事兒,常去牧場找他磕磕牙,拉拉呱,娘兒們受不了莊稼漢瘋,就跑到了他那兒去吸點兒新鮮空氣,她們並不在乎薩什卡跟她們談情說愛,並不在乎他的病。戰爭爆發的第一年,薩什卡便應徵入伍了。他打了四年的仗 ,復員回到村鎮,那兒成了白軍的天下。人家勸他去普拉托夫斯基村鎮,那兒有支反對白軍的隊伍,由騎兵司務長謝苗·米哈伊洛維奇·布瓊尼當家,他的三個兄弟:葉米里揚、盧基揚和傑尼斯都在他手下當兵打仗。薩什卡去了普拉托夫斯基,從而改變了他的命運。他隨布瓊尼由騎兵團、騎兵旅、騎兵師,至第一騎兵軍轉戰南北,先後參加了營救英雄城市察裡津、和伏羅希洛夫第十軍會師、攻打沃龍涅什、攻打卡斯托爾以及頓涅茨河上的將軍橋等戰鬥活動。而對波蘭的遠征,薩什卡則是以一名駕大車的輜重兵的身份參加的,因為他負了傷,落了殘疾。 以上便是薩什卡的來龍去脈。不久前,我結識了薩什卡·基督,於是我那隻箱子便放在他的大車上了。我們經常在一起迎接朝霞,伴送落日。戰爭任性的願望把我同他連在了一起,黃昏時分我們常常坐在農舍牆根閃閃發光的土臺上,或者在樹林子裡用燻黑了的軍用飯盒煮茶,或者並排躺在收割過的田野裡睡覺,把飢餓的馬匹拴牢在我們的腿上。    
馬特韋·羅季奧內奇·巴甫利欽柯傳略(1)
鄉親們,同志們,我的骨肉兄弟們!為了人類,你們不妨熟悉一下紅軍將領馬特韋·巴甫利欽柯的傳略吧。他,那位將軍,出身牧童,在尼基京斯基老爺的利季諾莊園當過牧童,他,馬久什卡【注:馬特韋這個名字的小稱。】,在沒有成丁前給老爺當豬倌兒,成丁後當上了牛倌兒,誰知道呢,要是他,我們的馬特韋,親愛的羅季奧內奇,生長在澳大利亞,沒準兒還會升任牧象的象倌兒呢,馬久什卡沒能當上象倌兒不能怨他,要怨我們斯塔夫羅波爾省上哪兒都找不到一頭象。我可以向你們直說,在我們幅員遼闊的斯塔夫羅波爾地區沒有比水牛更大的動物了。可這窮小子沒興趣放水牛,我們俄羅斯人連正眼都不看水牛一下,我們這些泥腿子就愛折騰馬,折騰得它的七魂六魄連同肋骨都撒落在田埂上…… 言歸正傳,我就這樣當上了牛倌兒,母牛從四面八方把我團團圍住,將我劈頭蓋腦地浸在牛奶裡,我渾身上下就像切開了的奶子,一股奶腥味,鬧得那些個小公牛,灰毛的小公牛,成天圍著我打轉,想幹那事兒。我四周是自由自在的曠野,風把草吹得颼颼地響,頭頂上的天空遠遠地伸展開去,活像是拉了開來的多鍵盤的手風琴,弟兄們,斯塔夫羅波爾省的天空可藍著哩。我就這麼放牧牛群,閒來無事,便吹吹笛子,直到有一天,有個老者來跟我說。 “馬特韋,上娜斯嘉那兒去。” “老人家,”我說。“您是拿我開涮吧?……” “去吧,”他說,“她巴不得你去呢。” 於是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