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1 / 4)

小說:憑海臨風 作者:小秋

兩種觀念,孰優孰劣,很難給以簡單的判斷。一方面,人是需要親情的動物,生老病死,總是希望有親人相伴,至於彼此不願遷就,難以和睦相處,而堅持與子女分居的想法,其中多少有無可奈何的成分。另一方面,一個人對自己的生活負完全責任,年輕時不依靠父母,年老時不依賴子女,在物質和精神上保持相對的獨立,又的確是一種比較積極的人生態度。我個人認為,前者可以更多地從子女方面得以改善,而後者呢,對於老人自身的精神修養,則是有借鑑意義的。

我的一位中年朋友,近來頗為憔悴。問其原因,才知道其父去世後,其母精神孤寂,無以排遣,不時拿女傭出氣。近來情況更趨惡化,一天幾個電話打到兒子單位,要求兒子晝夜陪伴,對兒媳又百般挑剔,弄得我這位朋友與妻子也產生了一些不和;稍有小恙,就疑是不治之症,定要住院治療,還時時衝醫生髮脾氣,說他們與兒子一起欺騙她:“你們就是希望我早點兒死。”

兒子對這位母親毫無辦法,人被搞得精疲力竭,只有嘆氣搖頭的份兒。其母的處境固然讓人擔憂,兒子的煩惱也實在值得同情。各家的實際情況有很多獨特性,但一部分老人精神空虛,給自己和子女帶來很重的負擔,卻是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現象。

其實,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流動性的加強,晚年與子女在一個屋簷下生活的可能性也正受到挑戰。於是,朋友在老年時期就會顯得格外重要。

我的一位朋友的父親,離休前曾是位副部級幹部,實權在握。當年,在家時門庭若市,出門時前呼後擁,風光無限。離休之後,老人心中一直耿耿不平,見人必談世態炎涼,其忿懣之情溢於言表。原來不少先前唯恐巴結不上的人一見他沒了實權,就不再來往了,甚至見面打招呼都少了幾份恭敬;原來生病上醫院,醫生護士全都殷勤周到,如今不僅臉色不好,而且用藥標準也不如從前。老人心想原先有人鞍前馬後地伺候,而現在卻連個說話的人都難尋,實在咽不下這口氣。

那天我去這位朋友家串門兒,與老人家閒聊起來。他又搬出一些新的佐證,說明人情的淺薄,天底下沒有真心的朋友。他的兒子忍不住了,數落了他幾:“老爸,那些人本來就不是你的朋友,人家來就是求你辦件事,如今他們依然要辦事,你又幫不上忙,為什麼還來求你?要怪只能怪你當時沒有花時間和精力去結交真的朋友。那時候你的架子大得嚇死人!換了我,也對你沒好印象,幹嘛還搭理你?”

老人猛喝一口茶,不作聲了。

一所舒適的住宅在於它的未被佔滿的空間,一顆睿智的心靈在於它的開闊與寬鬆。老年人,正因為與世事的喧囂拉開了一定的距離,才更應該有了某種超脫,對人生有了更清醒的見識。這種精神的陳釀,不僅是社會的財富, 更是他們自身幸福的最好的保障。身體的衰老和精神的成熟,從社會中淡出和對社會更深刻的見地,這些奇妙的組合往往出現在老年,這是年輕人無以速成的本領。

再說說死亡,這個等待我們每一個人的結局吧。有一位日本的文學家說過:“在生活中有真正熱愛和留戀的人是不願死的,但唯有不斷積累真正熱愛和留戀的事物的人才能夠面對死亡。”這似乎是個悖論,卻有它難以抗拒的魅力,因為一個真正愛著和留戀著的人會在他所熱愛和留戀的事物中找到歸宿,找到永生。我的爺爺,當他拄著磨得光滑的手杖看著重孫們追逐嬉戲的時候,他是多麼滿足。有一次,鬚髮皆白的他翻開六十年前的照片,指著上面身著長衫、手持禮帽、瀟灑地笑著的自己,說:“時間過得真快!我們這一輩人,留不下什麼遺產給兒孫,只能傳個正派的家風吧。眼看你們都長大了,我很安心。即使有辦法返老還童,我也會拒絕,就像一個走了很長的路的人,快要到家了,怎麼也不會願意被拉到起點,再走一次。”我相信,經過一次死亡考驗的他,說的是不妄的話。在他那被皺紋壓迫的眼睛中,閃爍的是平和智慧的光芒。

人從萌芽開始,就駛上了一條沒有退路的航線。天災人禍、意外事端,死亡對於兒童、青年、老年幾乎是機會均等,隨時可能降臨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老年本身並不與死亡更親密。而每位老年人都應該在心裡存了感激,感激上天給了自己體驗完整人生的機會。沒有什麼比在老年時面臨死亡更自然的事了。

每一個有著豐富回憶的人,當他們回首歷史往事,品嚐箇中滋味的時候,就像是在高速攝影中觀察一棵果樹的生長,看到春夏秋冬,花開花落,果實由青變白,由白轉紅,如果這果實成熟落地,豈不是最自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