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八仙過海”的鼻菸壺,津津樂道於筆觸的細膩和繁多;或熱衷於比賽在一張薄絹上繡幾千幾百個童兒,在一根頭髮上刻幾十首唐詩。我不想貶低這些工藝品,但是沉溺於技巧的熟練,忘記了藝術的本質在於昇華靈魂,只能把一個民族可貴的才華和生命浪費在工匠的複製中,而我們需要的是大師。
在紐約,我採訪了在紐約時裝界頗受青睞的來自杭州的服裝設計師韓楓,發現她的作品中並沒有明顯的中國傳統圖案。她解釋說,中國服飾文化對她的影響並不體現在盤扣和繡花上,而是表現在整體的韻味上。比如她設計的夜禮服就吸取了旗袍簡單流暢的特點,以前後兩片布料來襯托女性婀娜多姿的曲線。她的設計不僅出現在美國一流時裝雜誌上、高階商店中,而且還作為藝術品在現代博物館展出過。美國時裝專家說,她的風格在與時裝主流的融合中反映出東方特有的氣質。這使我明確了這樣一點認識:所謂發揚傳統,應指精神上的繼承,而非細節上的模仿。我們的文化根深基厚,為何要抱住一些罈罈罐罐不放呢?
當東方的古老文明在昔日的繁榮和今日的挑戰面前產生困惑的時候,西方的發達國家也遇到了自己的“誤區”,表現出幼稚的自高自大。比如曾經由各種外來文化相容而成的美國社會在二戰後的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