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足,一籠湯包定價五文錢,自家能賺兩文,辣湯的買賣還可以繼續,不過裡面可以加點面片,即填飽肚子,又暖和,一舉兩得,定價三文錢,即便是那些苦哈哈的賣苦力之人也是吃得起的。
杜大壯已經跟隔壁的那家茶鋪子談妥了,過完年就將隔壁的鋪子盤下來,擴大經營,老鋪子這面就交給妹妹杜氏,屋子裡加上幾張桌子和凳子,就是一個小店,來買的人多了,還可以坐在這裡吃了再走,鋪子的沒有租金,這是杜大壯自己的,杜氏無論如何不肯佔哥哥這麼大的便宜,堅持一定要給租金,最後租金定在每年三兩。
正月十五前,杜氏和許貞娘就在家裡實驗這水晶湯包的製法,全用面分是不行的,做出來就是死麵餃子,不好看,貞娘想起來應該用澱粉,就是不知道比例,娘兩個就在廚房裡實驗了幾次,終於發現要七分澱粉三分麵粉才能做出透明柔軟又有嚼頭的麵皮,餡料上,為了讓肉餡更有滋味,杜氏熬了骨湯,用骨湯打進餡料裡,肉餡更加細嫩,加上肉凍的湯汁裡面的肉倒用不了多少,成本也就低了,何況一個小籠也就裝三個湯包進去,精巧好看,能不能吃飽就看來吃的是什麼人了。
許懷安父子這十幾日被娘兩個當成了試吃的客人,上頓死麵餃子,下頓半死麵餃子,爺倆吃的愁眉苦臉,可看人家母女倆興致勃勃的樣子,許懷安苦笑著摸摸鼻子,都是為了這個家,貞娘不過七歲都踩著杌子幫著她娘幹活,自己和兒子只出個嘴幫忙吃,還能抱怨嗎?
終於杜氏和貞娘蒸出了完美的水晶湯包來,薄薄的麵皮裡裹著滾燙鮮濃的湯汁,拎起來像一個個白色的小燈籠,能看見裡面湯水在跟著晃悠,包子口的位置形似菊花,看上去十分漂亮,吃的時候要用湯匙,先小小的咬一口,吹上幾口,再小心的吸吮裡面的湯汁,再一口將湯包扔進嘴裡,嘴裡熱乎乎滑溜溜的皮和鮮嫩鹹中微甜的口感,真是讓人有一種油然而生的滿足感。
164第十五章
過了正月初八;杜大壯就召集了幾個夥計幫著妹妹打了幾個桌子和小杌子出來,貞娘要的蒸籠必須要柔韌的竹子編制;杜大壯尋了個篾匠幫忙趕製了四十個小巧玲瓏的蒸籠出來。杜氏覺得自己一個婦道人家;做的小本買賣;無需太過張揚,連個匾額也沒有;只讓許懷安用白紙寫了“許娘子辣醬”“水晶湯包”“辣面片湯”幾個字貼在門口。
正月十五,為了花燈節,許多商家都出來做買賣了;這一日是上元節;平時養在深閨的姑娘媳婦也都出來逛逛;送燈,拜月老廟,買花燈,正是買賣好的時節。
杜氏和貞娘就趕著這一日開張了。
許娘子辣醬原就是順義出了名的小食,現下又多了湯包?當然要嚐嚐看,順義是北方,一向對江南風景時尚十分推崇,聽聞這是江南的著名點心,也不貴,五個大錢,都趕著買上一籠嚐嚐,待買到手裡一看,那雪白晶瑩、小巧玲瓏的樣子,竟讓人不知該怎麼下口了。
貞娘清脆甜糯的聲音一直在重複著說:“這包子裡有湯汁,小心燙著”
還有那周圍出攤賣燈籠擺設的因天氣寒冷,都高喊著:“許娘子,給我來碗辣麵湯,我暖和暖和”
杜大壯怕妹妹忙不過來,派了杜石頭和兩個小夥計過來,小小的鋪子五個人忙的人仰馬翻。
許貞娘和杜氏過了子時才回了家,累的拖著步子走,許懷安正挑燈夜讀,看自家娘子和閨女累的不行,知道生意定是很好,趕忙給倆人燒了熱水,讓倆人燙了腳,勸道:“若生意真是這樣好,咱就僱兩個人吧?”
杜氏也心疼女兒年紀小,怕累傷了身子,將來烙下什麼病根,盤算了一下,決定僱兩個人幫忙。
因為正是冬季,農婦多半閒在家裡,無所事事,正愁找不到事做,聽聞許娘子僱人,都紛紛求人推薦,杜氏撿了兩個勤快利落的,說定了一個人每日給五個大錢。
兩個人都是附近莊上的農婦,一個姓鄭,人稱“鄭三娘”,一個姓邱,都叫邱娘子。倆家都是貧戶,一年種地不過能剩下點嚼過,男人農閒時在鎮上幹些零工,出苦力,也不過一日十多個大錢,自己在這吃兩頓飯還能掙上五個大錢,都樂得不得了,幹活勤快麻利,很肯出力。
有了這兩個人,杜氏和貞娘就省了不少力氣,許娘子鋪子裡的吃食也日漸有名,原本只是些平頭百姓來買,後來還有些閨閣小姐夫人打發家人來買,嚐了也是讚口不絕,鋪子裡的生意更加紅火起來。
轉眼就是二月二,龍抬頭,本地人講究這一日都去上廟上拜拜,剃龍頭。
最熱鬧的便是鎮東邊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