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山所靠著十里河,不過是在十里河南,而劉若宰這一行人,從北而來,乃是在十里河北。十里河乃是臺河的支流,而臺河又是桑乾河的支流。雖然名聲不顯,但春日的十里河,水量可是不小,河上既沒有橋樑也沒有浮橋,大部隊根本無法過河。
沒法子,只好原地搭起帳篷,在野地裡歇息。
董策的家丁就沒幾個說話的,都是沉默而嫻熟的搭建帳篷,準備取水煮飯,沒一會兒的功夫就下了探哨,紮好了營地。而那邊廂,黃琬的家丁眼見得過不了河,不能去城中住著,都是怨聲載道,吵吵嚷嚷的在那兒瞎折騰,田實彈壓都彈壓不住。
劉若宰也不管,只是冷眼瞧著,心裡暗暗冷笑。
“到時候剋扣餉銀,第一個就要扣黃琬的!也不瞧瞧他每年拿那麼多銀子,養出了一群什麼玩意兒!”
雖然沒能過河,但劉若宰還是命人拿著自己的名帖去了高山所——或者準確來說,應該是高山城了。大同鎮有兩個以高山命名的地名,一個名曰高山衛,在陽和城左近,後世的陽高縣,實際上就是高山衛和陽和城這片地界兒。而對岸的那座高山城,在大同鎮西六十里,內裡駐紮了一千多官軍。雖然名字裡帶著一個城字,但其規模級別,和磐石堡,弘賜堡這些軍堡是一樣的,但由於地理位置險要,卻是不屬於任何一個道或者路,而是大同鎮直管。
劉若宰自然也就管不著人家,
不過此次劉若宰皇命在身,到底要去做什麼,大同巡撫當是知道的。劉若宰在定下出發日子的時候,就已經行文宣大總督和大同巡撫衙門,請他們行文地方,多加照拂。估計大同巡撫發了話兒,是以高山城那邊很是熱情,守備要坐鎮城中,不得輕離,便差遣了一個把總官過來拜見,一同過來的,還有整整一船的各種物資,有米麵油,竟還有幾頭肥壯有肉的豬羊。
當天晚上,可是吃了一頓肥的。
第二日一大清早,繼續啟程。
過了大同左衛的地界兒之後,繼續往西北,就又進入了冀北道的轄地,這就算是又回到劉若宰的地盤兒了。大同鎮的冀北道,其行政建制是非常有意思的。分為兩塊兒,一塊兒是分巡冀北道,一塊兒是分守冀北道。大同鎮劃分為諸路,其中北東路這一路的地盤,就相當於是分巡冀北道的地盤兒。也就是大同城以北的那一塊兒,緊鄰著邊牆的鎮羌堡,鎮河堡,弘賜堡這些地界兒。而分守冀北道,則是包括西路和井坪路這兩路,在大同城的西邊和南邊,這大片的區域,都是分守冀北道的。
'微信關注〃和閱讀〃;傳送“免費”即享本書當日免費看'
一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時何時?戰亂之時! 六七七 慘劇
劉若宰既是冀北分巡道,又是冀北分守道,統管整個冀北道。只不過由於北東路的地勢比較險要,情況總是頻發,所以他才駐蹕於北東路的鎮河堡。冀北道的面積,軍堡數量,軍隊數目,幾乎佔去了整個大同鎮的三分之一還要多。
由此也可見得劉若宰權勢之重。
到了分守冀北道,自然又是大不一樣的場面。隊伍所到達的軍堡,堡中軍事長官都是帶兵遠出十里迎接,招待的可謂是殷勤備至。都是好飯好菜,收拾出來的地方,也是乾淨寬敞。董策等人跟著,總歸算是享福了。
如此數日而過。
三月初七日,隊伍立刻井坪城,城中參將和守備遠送出十里。
都走出去好一段距離了,董策回頭看去,似乎還能瞧見那倆人的兩張胖臉上掛著的濃重的笑。回過頭來,董策笑著搖搖頭,跟旁邊的王通道:“做軍官軍將做成他們那等樣子,也真是……”
嘖嘖一聲,實在不知道該說什麼。
那二位,與其說是軍將,還不如說是商人,長的團團圓圓的,說話也很和氣,一副和氣生財的樣子。昨日初見的時候,兩人都穿著一身鎧甲,那甲冑給他們肥胖的身子給撐得都快要掙開了。然後就再沒見他們穿過甲,晚上舉辦宴席的時候,更是穿的跟個富家翁也似。
王通出去打探了一番,回來報給董策,董策才知道,這倆不是像商人,而是徹徹底底的就是商人。
他們都是出身將門世家,但從小就沒打過仗,世襲的軍職,靠著送禮爬到現在這個位置。打仗不成,盤剝下面的軍戶倒是一把好手,這二位是整個井坪路最大的兩個地主,每家家中都有數萬畝上好的田產,佃戶上千家,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