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媽媽同年出生,媽媽要我們喚她“同年媽媽”,我亦喚過“同年媽媽”多年。飢餓年代,媽媽與“同年媽媽”一家共享過自家有限的糧食,幫助“同年媽媽”一家渡過危難。“同年媽媽”的子女視媽媽為自己的母親。“同年媽媽”去世多年,雙華哥仍常來看望父母。其對媽媽的親近體貼,讓我們看見了跨越滄桑歲月的人間真情。
……
6點左右,已有親朋陸續過來幫忙待客,亦有鄉鄰一早前來瞻仰母親遺容。一些人面容憔悴,眼睛浮腫。有幾人繞著水晶棺抹淚。有老者瞅近了水晶棺,似要看個清楚。一些人坐在旁邊,亦是邊抹淚邊說媽媽生前的種種好。從鄉親的敘述中,不難得出媽媽在鄉鄰們心目中的形象:從不懦弱,從不虛假,克己為人,亦容不得別人的虛假做戲。二姐說,媽媽去世時,一屋子的人為媽媽送終,男女老少幾十人,哭得好傷心,像哭自己的親人,雙華哥也來了,痛哭不止。
11月11日,大雨,天況異常的惡劣。曠野秋樹搖,靈堂紙幡招,寒冷亦加深程度,陰氣逼骨。一晌畏寒的媽媽恰在這天從室內移到室外。望著地上的流水,真是寸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