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情上技術過硬,去哪裡打工,都不如成為yy的眾包“工作室”來得輕鬆和愉快。
如果你沒有工作室,而是隻有自己一個人,並且你幾天的時間,就能夠完成20件“同等質量衣服”的製作,那就更加是件無本萬利的事情。
最初的那個報道,說yy是來自中國的一個小城市的小工廠,顯然就不符合yy這個品牌的實際情況。
有太多與事實相悖的地方,根本就經不起推敲。
儘管有一小部分人,在媒體報道之後,開始對yy粉轉黑的,但是隨著真相漸漸浮出水面,路轉粉的人數,要比粉轉黑的多得多。
在此之前,yy只是在設計師和街頭青年的群體裡面廣受追捧。
現在,連主流媒體都開始在探討yy引起的現象,和全新的商業模式。
這是一種未來主義的商業模式,不知道工廠在哪裡,設計師團隊的人數龐大到數不過來。
儘管yy也有一批正式的簽約設計師,但是“每一季”上架的新品,肯定都有很多是來自自兼職或者“特邀”的設計師。
這些設計師,除了美國本土的,還有世界各地的。
有些人是知道yy有在“營業”,就委託自己到美國出差的親朋好友,去門店接受master y的全方位稽核。
這個時候,yy是個中國小城市的破品牌的說法,基本上就不攻自破了。
事後人們總結這場“鬧劇”的時候,普遍都覺得,那篇報道估計是”實習生“寫的。
調查能力出眾的資深記者們也開始加入到關於yy的熱門話題裡面。
媒體認真查過之後,顏家就出了一位明星。
這個人不是顏灩,而是顏凌。
第二個系列報道出來的時候,徹底推翻了之前的小城市小工廠的言論。
顏凌被“查”了個底朝天。
雖然這個人出生在中國是沒有錯,可顏凌很小就來到美國,紐約的私立中學,到哥倫比亞大學,再到沃頓商學院。
活脫脫的一個世界青年的“美國夢”。
美國的“精英階層”,常春藤盟校出來的那些人,原來對潮牌是嗤之以鼻的,對於yy肯定也不怎麼感冒。
在顏凌的背景被“徹底揭露”之後,就開始有了一些認同感。
yy這麼成功,是有跡可循的。
除了這些之外,顏凌的舞蹈家前妻也被查了出來。
顏凌繼承凌煙鞋業之後,就不在美國常住了。
紐約的記者不好圍追堵截,就轉而圍攻顏灩的前嫂子。
記者們的問題有很多。
比如,yy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yy為什麼一個月就只開半個月的時間?
yy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yy今年打算開多少家門店?
yy有沒有上市計劃。
顏灩的前嫂子,也不是沒有見過媒體,作為知名的舞者,她也經常會接受一些專訪。
可那些都是關於舞蹈的專業雜誌或者是關於舞蹈本身的採訪。
這種被各大網路和主流媒體,聯合起來圍追堵截,問有關前夫的問題,絕對是前所未有的。
顏凌的前妻很是無奈地表示:
“我並不清楚yy的老闆是誰,我和前夫在一起的時候,並沒有這個品牌。你們對這個品牌感興趣的話,可以找找他本人,或者再看看他有沒有現任。”
前嫂子煩不勝煩,打電話,讓顏凌自己過來收拾爛攤子。
婚姻不在,友誼還在。
前嫂子的一個電話,顏凌義不容辭地就過來了。
對於想要採訪他的媒體,顏凌的態度是來者不拒。
yy這個潮牌,採用的是嶄新的商業模式。
眾包並不是什麼新鮮的概念,二十世紀初,就已經有很多透過網際網路眾包的成功案例。
如果不考慮網路這個載體的話,那就更是多如牛毛了。
“自古以來”,多得是家庭主婦利用業餘時間,幫服裝廠組合配件,幫玩具安裝五官的。
這是一件古老得不能再古老的事情。
但這些古老的工作都是簡單的、重複性的。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工作”是不具有創造力並且極其廉價的。
稍微對質量和產量有點要求的服裝企業,也根本就不會做這麼。
這種古老的方式,除了損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