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上映,半年就ok了,我現在還沒想好拍什麼呢。我找了很多劇本,又總感覺拍出來要撲街,到現在還八字沒見一撇呢。”
“那就換換口味,我最近打算做一部紀錄片,有沒有興趣一起合作?”
“紀錄片?虎哥你什麼時候對紀錄片也感興趣了,什麼紀錄片啊?”
“我對攝像機拍的東西都感興趣。”萬小虎隨後介紹了一下內容,“這部紀錄片名字是《舌尖上的中國》,明面上是一檔美食紀錄片,其實主要介紹中國各地的食材,透過食材的獲取來展現中國人生活帶來的儀式、倫理等方面的文化,我不做美食節目。我要做的是勞動者的故事。”
“聽起來十分有意思了,既然虎哥召喚了,我焉敢推辭,算我一份,怎麼做你吩咐。”
“嗯,我會擔任總導演,第一季我打算做七集內容,你擔任一集的分集導演。”
邀請了劉洋。萬小虎又聯絡了烏爾善。
“老烏,想好以後做什麼了嗎?”
“我要做導演!”烏爾善說的斬釘截鐵,“我最近算是想明白了,行為藝術只是曇花一現,電影鏡頭才是永恆的。老虎,找我有事?”
“沒事不能找?”
“別啊,你要沒事,我就正打算麻煩你呢,給我介紹一個劇本。最好是武俠啊妖jing啊之類的電影,我不拍都市情感之類的電影。”
“電影等會再說,我現在有個計劃……”
幾句話之後。烏爾善便點頭答應。擔任一集的分集導演。
最後,萬小虎想了想,又打給了程耳。
“喂,程耳,我是萬小虎。”
“額,老……萬導。”
聽到電話那頭。已經變得陌生的聲音,萬小虎挺感慨的,當年一起喝酒聊天打屁,現在卻越走越遠了。
“程耳,你要是非要這麼生分的話。我說真話,我就後悔打這一通電話了。”
電話那頭沉默一會。才聽到程耳有些哽咽的話:“老虎。”
“行了,我不廢話了,什麼時候見面了大家再喝酒吹牛去。現在我做了一個策劃,拍一部美食紀錄片……我問一下你,你要是現在沒什麼事的話,就來幫我,擔任一集分集導演,怎麼樣?”
“成,沒問題。”
“那好,先就這樣說,我還要再聯絡其他人。等我電話,大家一起聚聚。”
隨後,萬小虎又聯絡了另一個人,還不是導演的陸劍青。這位小青年是當年萬小虎拍攝《無間道》時候的導演助理,很有才華,也肯上進。之後一直跟在麥兆輝和莊文強後面,等機會做導演。
接到萬小虎的邀請,陸劍青二話沒說就答應了。如此一來,算上劉洋、烏爾善、程耳和陸劍青,就已經有四位導演了,萬小虎自己沒時間去一一跑鏡頭,因而還需要三位分集導演。正在考慮邀請誰的時候,電話響了。
是寧皓打來的。
“老虎,我聽說你要做一檔紀錄片,四處找導演,怎麼沒給我電話?”
“你不是在籌備《黃金大劫案》嗎,有空閒?”
“《黃金大劫案》都籌備半年多了,現在劇本已經做好了,不過現在我還不想拍攝,感覺自己沒調整好狀態。這不是一聽說你要做紀錄片,我就毛遂自薦了。”
“那行啊,我正不知道該找誰呢,你算一個。”
最終,剩下的兩位導演,請來的是央視專門拍攝紀錄片的導演任長箴和胡迎迎。這樣,總導演萬小虎,七位分集導演,再加上香港美食專欄顧問蔡瀾,魔都美食專欄顧問沈宏非,一個紀錄片的劇組雛形初現。
幾位分集導演中,寧皓名氣最大,同時擔任了《舌尖上的中國》的執行總導演,負責籌備具體的工作。
二月底開始籌備,三月初就選好了所有的劇組工作人員。
然後在京城召開了劇組會議。
商議每一集的製作方式和內容,來一場徹底的頭腦風暴。
“我覺得在總導演提出的七個主題上,延伸下去深挖掘下去即可。”
“每一集的故事既要零碎,又要有牽連,而且不能出現拖沓,也不能過度煽情。”
“對,必須做到一個相對來說更為中立客觀的角度。”
“是不是應該把所有的素材都多拍一點,我們這裡涉及到了chun夏秋冬,一年多的時間,斷斷續續拍攝,很多時候與其閒著,不如就多拍一些素材以備不時之需。”
“這個提議不錯,應該更擴大一下,不能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