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著眼於這一部紀錄片,一旦成功了,我們還要拍第二季第三季!”
“拍攝的時候應該保密,我們不能對外宣傳我們是製作《舌尖上的中國》,保持一個神秘感,也讓老百姓不防備我們。誰要拍一道菜,自己先嚐味道,不好吃的不能推薦!”
“這個應該有。”
隨事業的擴充套件,萬小虎越來越青睞“頭腦風暴”這種創作方式,讓集體研討來彌補個人的有限jing力。尤其是在他還擁有未來的記憶情況下,稍稍點撥一下,眾人的激情就被調動起來,無數的構思出爐。
很快,《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七集主題,就大致出爐了。
第1集《自然的饋贈》,由寧皓執導,主要講述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富戲劇xing的自然景觀,土地上、河流中、大海上,生長著比任何一個國家都多的潛在的食物原材料。為了得到這份自然的饋贈,人們穿越四季,採集,撿拾,挖掘,捕撈。
第2集《主食的故事》,由任長箴執導,主要介紹各地的主食。
第3集《轉化的靈感》,由劉洋執導,主要介紹食材的製作。
第4集《時間的味道》,由程耳執導,主要介紹食物的儲存。
第5集《廚房的秘密》,由陸劍青執導,主要介紹如何在廚房做出中國人的菜餚。
第6集《五味的調和》,由烏爾善執導,主要介紹甜鹹酸辣鮮在中國菜餚中的運用。
第7集《我們的田野》,由胡迎迎執導,主要講述,餐桌上的那些食材,是如何被人類以各種方式培育出來。
主題確定之後,就是細節的文案工作,這就需要分級導演看大量有關該主題的書、調查、並寫劇本,然後再是調研每一集需要介紹什麼食物,最後就是確定好方案,前去尋找可以拍攝的人和物。
原版的《舌尖上的中國》敘事結構很多都參考了一部著作《慢食運動》,可惜這本書是2010年才出版發行,所以敘事結構上,就需要萬小虎手把手的交代了。
“我們不說單個的美食,也不說單個的人,我們要說的是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譬如第一集《自然的饋贈》,寧皓你要去雲南拍攝松茸這種食材,我就希望你不要著眼於什麼是松茸,而是著眼於松茸是誰去採,最好找個小姑娘,小姑娘和媽媽一起去採,這就把主題從單一的食物上,上升到了一種文化的傳承和文明的延續高度上。”
萬小虎在新一次的頭腦風暴上,侃侃而談。
“我拍這部《舌尖上的中國》,賺不賺錢不要緊,以前國內紀錄片很少有超過一百萬人民幣的投資,五百萬就是頂級投資了。我投資1000萬人民幣,不夠再追加,我希望大家不要把這部紀錄片,當作是一次玩耍,而是要當作是宣傳中國的誠意之作,用心去拍攝。”
“我們要把中國最鄉土的元素,拍出最時尚動感的味道,不僅要讓天涯海角的中國人看到之後開始懷念自己的家鄉,也要讓老外們看到,然後喜歡上中國!”
“在這裡預祝各位拍攝順利。”
到了三月底,劇組才正式進入拍攝階段。
該做的工作還有很多,譬如配樂和解說,當然這些都是很容解決的事情,萬小虎都不需要自己親自過問,交給劇組工作人員即可。因而在分集導演們上路的同時,萬小虎再次回到了好萊塢,弄他的動畫片去了。
這一切都靜悄悄的,沒有對外做宣傳,畢竟要做四季的美食,有一年的時間跨度,到明年再宣傳不遲。
到時候,《舌尖上的中國》必將顛覆中國紀錄片的模式,必將把中國美食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影響一大批外國人對中國的認知。
這是一個美麗的國度,而不是西方媒體抹黑下的**、貧窮、落後的國度。
中國人民生活勤勞、善良、可愛,生活也越來越幸福!
0282 【改變從細微開始】
“萬小虎榮登福布斯2006中國名人榜榜眼。”
《福布斯》中文,在三月初公佈了中國演員、歌手、文化名人和體育名人的排行榜,萬小虎以收入第一,排在了名人榜第二位,姚明因為在nba的表現,排名第一。當然這個榜單就是博人一樂,沒誰在意。
時間進入四月份,《永無止境》的劇本寫好了。
交到了萬小虎的手中。
一個多星期的潤色之後,萬小虎當即決定開始立項拍攝。
自《電鋸驚魂》、《通緝令》、《原始碼》之後,萬小虎的名氣已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