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2 / 4)

孔融面有憂色,便主動請纓道:“舅父,且讓淮兒帶兵出城殺賊。”

“這”孔融面有難色,心中猶豫不定。

敵強我弱,若是答應讓他出戰,自己就這一個外甥,萬一出了事,妹妹那裡如何交待;若是不答應,恐怕手下眾人會說自己處事不公,必然士氣大損。又想想丁淮的高超武藝,曾成功平定張角之亂,孔融不由心中一緩,拿起兵符道:“既然如此,淮兒可率領精兵五千,出城迎敵,武安國將軍隨同前往。切記,能戰則戰,萬不可懲匹夫之勇。若是對方勢眾難敵,淮兒可退回城內,再思良策。”

丁淮明白孔融的意思,宏聲道:“得令。”伸手接過兵符後,龍行虎步向外走去,武安國連忙跟在後面。沒想到讓自己十二招就敗北的這個年輕人竟然是因為平定張角之亂而天下聞名的丁淮,武安國輸得心服口服,此刻又見丁淮主動請纓,以弱擊強,更是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何況此人又是上司孔融的親外甥。

孔融唯恐丁淮有失,在丁淮走後,馬上登上城樓,並讓另一大將宗寶點齊剩餘三千士兵,原地待命,一旦丁淮眾人有危險,馬上增兵救援。其實,如果丁淮等人真的被黃巾軍圍困住,這三千軍馬出去後的結果也只會是一樣的命運,這只是孔融為自己找的一個心裡安慰而已。

孔融登城遙望,只見賊勢浩大,心中更是倍增憂惱。這時的丁淮也披甲上馬,率領眾人出城迎敵。

正文 第十章 大敗褚燕

16K 更新時間:2009…9…28 15:33:40 本章字數:2976

兩軍陣前,只見黃巾軍中高豎兩面大旗,一面旗上寫著一個龍飛鳳舞的大字“張”,另外一面大旗上寫著一個“褚”字。丁淮心下尋思,黃巾軍中褚姓的將領,有名氣的只有一個,難道攻打青州的黃巾頭目竟然是受張角之命保護張寧離開廣宗城的褚燕?

歷史上的真實情況是,褚燕,常山真定人,於黃巾起義之際舉兵,當時博陵張牛角亦起眾,與燕合。燕推牛角為帥。牛角死後,眾奉燕為帥,故改姓張。燕剽捍捷速過人,故軍中號曰“飛燕”。其後歸之者眾,達到百萬,號稱黑山軍,是漢末的一股大勢力。褚燕與公孫瓚聯合,與袁紹多次交戰,後被擊敗,實力稍稍減弱。曹操平定河北時期,褚燕率眾歸順,被封為平北將軍、安國亭侯。

但是丁淮來了之後,這一切都發生了變化,前文已經介紹過,此處不再贅述。褚燕的武藝應當和武安國在伯仲之間,甚至於會比武安國高上一籌,更難得是此人頗有謀略,實在是名難得的將才。既然是此人統兵前來,自己與張角的關係又不能當眾公開,更不要說將張角的書信給褚燕看了,看來北海要有一場惡戰。

丁淮停止了腦中的思緒,大聲喝道:“來人莫非常山褚燕褚帥?”褚燕一聽,心下納悶,黃巾軍中知道自己是常山真定人的並沒有幾個,此人如何得知,莫非是故人之友。於是褚燕報拳應聲道:“在下正是,請恕褚燕眼拙,請問閣下是?”

丁淮在和張角的最後一次見面中,得了解到了其中的詳細情況,知道張寧被張角託付給了褚燕照顧,但是褚燕、張寧離開廣宗之前,並不知道馬相叛變之事,還以為自己沒有應允張角,若是自己報出真實姓名,褚燕必然會對自己有所誤會。

忽然,丁淮靈機一動道:“在下乃是東萊太史慈,乃是北海國孔大人手下大將。在下原本不知道褚帥的大名,然而在下卻有一位好友與褚帥同鄉,故而得知。”一旁的武安國聽得丁淮沒有說其真實姓名,卻找了一個什麼太史慈的名字來搪塞,雖然不知道丁淮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但是知其必有用意。

褚燕第一次聽說太史慈之名,腦海中搜尋了一遍,沒有任何印象,奇道:“但不知貴友之名?”

丁淮見褚燕上當,心中暗喜,於是緩緩道:“此人姓趙名雲,字子龍,不知褚帥是否認識此人?”

褚燕恍然大悟,心道,難怪他對自己這麼瞭解,原來是子龍的朋友。但是這下可就難辦了,既是子龍的好友,兩軍陣前,若是傷了此人,恐怕日後見了子龍不好交待。正在為難之間,忽然傳來一陣喊殺聲,褚燕轉頭一看,陣後已經大亂。

丁淮也是覺得奇怪,難道有什麼救兵到了不成,可是據自己所知,此時朝廷尚且自顧不暇,哪裡會有救兵,否則也不會任由自己前來了。只有孔融在城樓上瞧得明白,只見城外一人挺戟躍馬殺入賊陣,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

聽到手下的報告之後,褚燕一面命人分兵抵擋,一面向丁淮大怒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