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匹夫,我因你是子龍兄弟的好友,才沒有輕易發難,不料你卻故意用子龍之名拖延時間,派人襲我後軍,真是卑鄙小人。”
丁淮也是一臉糊塗。心想難道是自己地旋風騎。但是很快被否定了。沒有自己地命令。旋風騎豈敢私自亂動。但是丁淮一看褚燕誤會了。連忙解釋道:“褚帥息怒。北海城只有這數千兵士。哪裡還有援兵。在下確實並不知情。”剛說完。丁淮忽然想起一人。難道今天是假李鬼碰上真李逵。莫非是東萊太史慈前來。
丁淮猜得不錯。來人正是太史慈。記得《三國志》上記載“太史慈字子義。東萊黃縣人也。”、“北海相孔融聞而奇之。數遣人問訊其母。並致餉遺。時融以黃巾寇暴。出屯都昌。為賊管亥所圍。慈從遼東還。母謂慈曰:‘汝與孔北海未嘗相見。至汝行後。贍恤殷勤。過於故舊。今為賊所圍。汝宜赴之。’”
褚燕誤以為丁淮剛才是故意用子龍地名字來拖延時間。等候援軍。心中便有了一種被愚弄地感覺。頓時大怒。正要揮令大軍衝殺。身旁地副將孟威自持勇猛。不待褚燕號令。便躍馬挺槍。直取丁淮。
武安國見敵將殺來。正要迎上去。不料丁淮手一擺。阻止住武安國。手持七龍三叉戟衝了出去。截下孟威。丁淮之所以不讓武安國出戰是有想法地。現在敵強我弱。自己若能陣斬敵軍大將。不但能打擊敵軍士氣。更能增長北海軍地士氣。
果然。交手不到五個回合。丁淮一戟將孟威刺於馬下。褚燕大驚。孟威雖說武藝不算很高。但自己要殺他。也只能在二十回合之外。竟然沒能在此人手下過五個回合。黃巾士兵更是害怕。褚燕在黑山發展地時候並不長。雖然軍隊甚眾。卻是大部分缺乏訓練。更有很多人還是新兵。
當他們看到己方大將和敵將沒過幾合就被殺死。心中恐慌。紛紛交頭接耳。議論紛紛。褚燕一看不好。對方武藝高強。不可再和他單挑。只能靠人多地優勢來取勝了。於是。褚燕命令大軍將北海軍團團圍住廝殺。
在這樣的劣勢之下,為了激勵北海守軍計程車氣,丁淮大聲喊道:“兄弟們,北海城內有我們的父母兄弟姐妹,他們的生死存亡,就看我們的了,大家一定要奮力拼殺,援軍已經到了。”
青州本就民風彪悍,崇尚武力,雖然北海守軍平日裡操練不足,但其戰鬥力仍是這些黃巾軍所望塵莫及,加上丁淮的英勇形象已經深深印在了每個北海士兵的心中,所以在丁淮的喊聲中,北海守軍士氣大振,個個猶如下山猛虎,銳不可擋,衝進黃巾軍中,硬生生地將其切成兩半,丁淮更是如入無人之境,黃巾士兵莫不紛紛躲閃。
為了減少北海軍的壓力,丁淮專找黃巾軍中騎馬的大將廝殺,片刻間,就有十人喪命在七龍三叉戟下,嚇得其餘騎馬的黃巾軍將領紛紛棄馬步戰。廝殺中丁淮看到對方騎馬的將領只剩褚燕一人,便縱馬向他殺去。
褚燕一看,暗叫一聲不好,但是丁淮已經揮戟向自己殺過來,若是自己不敢迎戰,勢必影響士氣。沒辦法,明知不敵也只能硬著頭皮迎戰,心中本就膽怯,十分本領便只能發揮出七八成,也只是十個回合,褚燕便招架不住,向後敗去。
丁淮正要追趕,只見褚燕敗退之中正遇一小將,大約二十歲左右,身高約七尺七,橫挎一張硬弓,英姿勃勃,孔武有力,手持畫戟。見到褚燕,二話不說,舉戟便刺,褚燕剛剛敗陣,不防身後此人,躲閃不及,正被刺中,落下馬來。那人正要再補一槍,卻被褚燕手下死死攔住,只得作罷。
丁淮在後面瞧的清清楚楚,太史慈的這一戟並沒有刺中褚燕的要害,而只是刺中了大腿,並不會危及到性命,丁淮心中也是暗籲一口氣。見到褚燕被其手下救走,心中更是放心,若是褚燕死在此處,日後張寧那裡必然更難解釋。
丁淮趁機大喊:“褚燕已死,降者不殺。”北海軍也趁機跟著高喊起來:“褚燕已死,降者不殺。”數千人的喊聲如同雷震,戰場的黃巾軍無一沒聽到這句話,黃巾軍軍心大亂,更加上方才褚燕落馬,許多人都看到了,只是不知生死,聽到這句話便信以為真,紛紛向後潰逃。
北海守軍勝券在握,士氣倍增,趁機奮勇衝殺一陣,大敗黃巾軍,殺敵五千,俘虜一萬。黃巾軍敗退的時候,相互踏踐而死的也有兩千多人,而北海守軍僅僅付出傷亡一千五百人的代價,此戰可謂大獲全勝。
。
正文 第十一章 喜收太史
16K 更新時間:2009…9…28 15:33:41 本章字數:3244
這一仗,孔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