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2 / 4)

說到這裡。張角也不想再和丁淮這樣沒完沒了地說些這個。於是便扭轉話題道:“元常。想必你也知道。我大限將至。命不久矣。倘若我沒有這一身病。我翁婿二人誰高誰下。還是未知。你以為如何?”

丁淮略一沉吟道:“岳父大人所言甚是。或許皇甫嵩、盧植都非你敵手。因為多年地交往。二人都不曾對岳父大人存防備之心。而岳父大人卻是刻意結交。所以對二人知之甚詳。一旦在戰場上對決。二人豈是知己知彼地岳父大人地敵手。只是。岳父大人與小婿乃是伯仲之間。很重要地一點是岳父大人對於小婿並無半分了解。而且心中更心驚於我在南陽、穎川、汝南三郡地勝利。心中並無一絲戰勝小婿地信心。而小婿卻對能夠戰勝岳父大人充滿了信心。更有無窮地鬥志。只此一點岳父大人便已經輸了一半。而且廣宗城已成孤城。城內士兵地士氣大跌。兵無戰心。雖然有岳父大人地坐鎮指揮。但是。只要小婿圍而不打。恐怕廣宗城堅持不住三個月。”

丁淮一邊說,張角一邊不住點頭,好像一個老師在考驗學生的學業一樣。

張角聽完丁淮的話,心中頗是激動,道:“我之所以能撐到現在不死,實在是因為沒能見到元常,如今心願已了,我也可以安然離開了。只是,由於馬相的背叛,使我以為元常並未答應我信中所說,於是我便讓褚燕保護寧兒離開廣宗城,不知何往,此件事情實在對元常不住。”

丁淮一聽,心中一涼,張寧竟然不在城中,而且不知去了什麼地方,看來自己與她果然無緣。但又擔心張角多想,丁淮道:“岳父大人不必擔心,有道是: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我與寧兒必然會有重逢的那一天。”

張角重複了一遍“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不由讚道:“元常果然不愧是大漢朝數百年來少有的文武全才,隨手拈來便是一句佳句。既然元常能這樣想,我就放心了,想必寧兒走時以為你並未答應我的請求,以後會對你有所怨言。我現在書信一封,日後見了寧兒交與她,也會少了許多誤會。”

也就是張角的這封書信使得丁淮在八年後收服黑山褚燕,說服張寧的時候,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好不容易寫完這封信,張角顯得很累,額角上出現了一顆顆的汗珠,這正是人體極度虛弱的表現,出得都是虛汗。丁淮連忙在桌子上倒了一杯茶水,給張角遞過去,張角接過,一口氣便喝完,精神又好了一些。

張角繼續道:“我兄弟三人都是朝廷首列的要犯,一旦我身死,朝廷勢難放過我的兩個弟弟,以及我手下一班大將,這些人若是再託付給你照顧,很可能會因此使得朝廷看出什麼端倪,所以一旦城破之日,對於他們你大可不必手下留情,若是他們難脫此難,只能是他們命中註定。”

丁淮聽了之後,暗暗佩服,這才是做大事情的人,分得清輕重,看得透形勢,又下得了狠心,便道:“這個問題小婿自有分寸,岳父大人在世一日,小婿便一日不攻廣宗城,一旦岳父大人駕鶴西去,兩軍之間便是生死之戰,豈能再考慮其它。”

張角點了點頭,對丁淮的這番話甚是欣賞。須知,成大事者當須不計小節,但凡要完成一件事情,必然要有人作出犧牲,若是方方面面都要顧及,只怕每一件事情都難以完成,這一點丁淮和張角甚是相似。

因為丁淮的到來,張角今日說的話比平日十天說的話都多,而且還親筆寫了一封書信,使得本身就極度虛弱的張角更是疲憊不堪,事情都已經安排的差不多了,張角也不想再談下去,於是便說了最後一句話:“我死之後,廣宗城上必然不會高掛白旗,所以我何時身死只能靠賢婿自己去發現了。天已不早,賢婿還是快回吧,記得日後替我好好照顧寧兒,我死也無憾了。”

望著這個遲暮的老人(在今天看來,說老人有點過,因為張角今年才四十多歲,古人三十五便自稱老夫,所以在當時那個年代,說是老人自然成立),丁淮堅定的點了點頭,心中不由想起了一句話:“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看著丁淮點頭,張角心中不由大慰,對丁淮擺了擺手,示意他可以走了。張角自己卻重新躺下,口中喃喃唸叨著:“卿兒,卿兒,多少年了我一直沒能找到咱們的兒子,我對你不住,不過我也馬上就要陪你來了,省的你在黃泉路上寂寞,也希望你不要怪我。”

丁淮已經轉身準備向外走,聽到張角自己的自言自語,明白了一半卻又糊塗了一半,心中也不忍,終於轉過身來,對張角道:“小婿知道岳父大人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