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2 / 4)

個管事模樣的家僕答應下來,然後在行李中翻出一張拜貼,拿著貼子就是匆忙趕了出去。

“有人出頭,我等可以安然吃酒了。”

張守仁微微一笑,在剛剛看到貼子題頭的時候,似乎是一個“黃”字模樣。

姓黃的官員,以他不那麼深厚的歷史知識,一時半會的,還真是想不出來是誰。明末時,他最熟知的當然是李自成張獻忠,崇禎和他身邊幾個大臣,太監,也算熟悉,黃臺吉和後金的王公們,也還較為清楚。

除了這個,幾次大的天災,明末基本的戰爭結果和走向,都還了解。

在此之外,普通的官員,甚至是大量不夠資格上明史資格的官員,那可就真是兩眼一抹黑,實在不瞭解了。

眼前這姓黃的,肯定是一個身份不低的官員,但如果不曾做出什麼經天緯地的大事出來,恐怕張守仁這個高階歷史小白還真的不知道他是誰。

“我們在此暫時歇息一下,等事情了了,咱們再上路。”

這個黃姓官員看來還頗為正直,看著衙役們用鎖鏈把這些鐵礦上的人鎖走,雖然沒有直接出頭,但也是決定就在這裡等候結果,看來不把人放了,他是不會善罷干休的。

第一百八十七章 大道(3)

“來,拿陳臥子的書來,閒坐無趣,我們來看看此書如何!”

這姓黃的大約是個書呆子,就這麼一點功夫,還要叫人拿書來看。

但這人一個人呆也算了,身邊五六個青年書生,居然都是點頭贊同,齊道:“此書一出,我等就渴慕一閱了,陳臥子既然送了一套給石齋先生,我等也是有眼福了。”

“君子之學,貴於時務;時之所急,務之恐後……”

姓黃的讀著書的扉頁,皺眉道:“這說的什麼話,開篇就不成體統。”

“本書既然叫做《皇明經世文編》,原本就是以講時務為核,石齋先生又何以為怪呢?”

有個青年書生賠笑,也是提出質疑。

這些人,大約全是浙人,一嘴的浙江口音,雖然說的是官話,不過也是真的難懂的很。

張守仁對此事極有興趣,一直凝神細聽,這才聽懂了七七八八,林文遠也是一直在聽,除他兩人之外,別的人都已經是轉過頭去說笑了。

街面上的衙役正押著人走,大約是這姓黃的拜帖還沒有起效果,姓黃的也不理會,只起身慨然道:“忠佞不分,則邪正混淆,何以治?”

一句話出,眾人臉上都露出沉思之色。

“我懂了。”須臾過後,一個青年士子朗聲道:“石齋先生的意思,凡事需辯忠佞,行直道,大道之外,方技只是末流,非指本心那般要緊,陳臥子的這皇明經世文編,全是政、軍、財制、賦稅、農田、水利、學校等時務之事,以本朝律條為依憑,只講經濟時世,卻不指本心,不行大道,這就是本末倒置了!”

這一番話說完,姓黃的中年人臉上露出些許讚賞之色,另外幾個士子也是醒悟過來,均道:“石齋先生以與皇上奏對時語開悟我等,實在是當頭棒喝,吾等盡服矣。”

到這時,張守仁歷史知道雖不強,但眼前這個人也確實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他一下子便是想了起來。

黃道周,字石齋,崇禎年間就是東林名臣,以犯顏敢諫聞名,屢次奏對,屢次不稱旨,屢次被崇禎革退。

每革退一次,就是聲名暴漲一次,這一次被革斥,似乎已經是第二次,再過一兩年,還要被崇禎暴捶一次,結果聲名就更大了。

此人現在已經是從四品少詹事,京官四品比外官的巡撫其實不差,而少詹事又是清要官,黃道周還是翰林日講官,就是每天給皇帝上課讀書講經義的那種,屬於皇帝的親從官,更顯身份地位非同要緊。

這人如果是個會做官的,在崇禎年間入閣也不是難事,不過屢次被革退,一直到鄭芝龍擁立隆武皇帝,把黃道周拉過來當大旗,那時候此人才大拜,成為內閣大學士,隆武朝的宰相。

張守仁知道他,也是因為鄭成功的傳記中,鄭家擁立的隆武朝與此人有莫大的關係,而此人一生在政務軍事上似乎一無所長,就是在學問和聲名上,是明朝文官中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第一百八十八章 黃道周(1)

第一百八十八章黃道周

這也是張守仁第一次見著一個歷史名人,而且是一個學富五車窮究天人的大儒,但就算如此,他心中也是沒有絲毫激動的感覺了。

穿越時間越久,張守仁心中的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