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有的毛病是一點兒也看不到了,現在的大人,日進斗金,卻是捨不得在自己身上花一文,想想自己得了錢之後的模樣,真的是愧疚的想一頭撞死!
張守仁倒沒想到,自己一個小小的動作,竟然引的這個忠勇強悍的部下動了如此的情腸……其實他倒不是這點衣服錢也省,實在是沒那功夫罷了。
“大人,前幾天黃大姑到我家裡,給我說了門親。”
“咦?你小子還有人瞧的上?”
“哎呀,大人你說的什麼話啊……”
“好吧,是哪家的?”
“是東山堡西頭姓孫的那家,人很本份,以前我經常走她家過,瞧著她在井邊洗衣服,當時想,要是能娶這樣的妹子就不錯啦……不過當時我自己也知道,那是做夢來著。”
“嗯,現在你是配得上人家了,好吧,你和我說這個是什麼意思?要我準你的婚假?這倒不必啊,有規矩的嘛,婚假十天,隨你怎麼折騰去。”
“倒不是這個,我是想請大人當男方的大媒,沒有正經的媒人,就請個媒姑婆去,人家會嫌不恭敬!”
“這樣啊……我考慮一下再說吧,你小子,平時拿我不恭敬的時候就忘了?”
“哎呀,大人,下官知道錯了啊!”
“好吧,到時候再說吧……”
“嘿嘿,謝謝大人!”
在孫良棟淫蕩的笑聲中,整個張家堡的人都是陸續出來,跟在張守仁的腳步之後,向著海邊的鹽田快步趕將過去。
第一百零五章 鹽(1)
第一百零五章鹽
早在四月底的時候,蒸發池裡的海水就已經有差不多的濃稠度了,用水車和透過管道昇降的辦法把海水再引到結晶池,然後派人不停的用工具在結晶池裡攪動,接下來就是等著日曬和風吹來送給人們自然的饋贈了。
對很多人的惴惴不安而言,張守仁可是篤定的很。
其實這種曬鹽法在井鹽區也是有,只是規模沒這麼大,也沒有這麼細緻和那麼多的門道,但基本的原理是相同的。
不知道為什麼,在海邊居然一點都沒有推廣開來,也根本沒有人有這方面的技術和意識。
這可能是當時的資訊傳遞實在太困難,而且和小農經濟的狹隘思想有關。
就算是再普通的技術,在老百姓眼裡也是通天般的重要,所謂傳媳不傳女,哪怕是親生女兒,為了害怕女兒嫁人把技術也帶走,所以親生女兒也不教導。
這樣封閉式和愚昧的思維是保全了一些技術的獨佔性,不過也是使得很多優秀的技術徹底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
比如南京的一種錦積,燦然若雲霞,輕飄若紗,是手藝製品的典範和巔峰,但時至今日,人們仍然沒有找到這種物品的技術製造流程,也沒有辦法仿製出和原品一樣品質的仿品,這樣的例子很多,不勝列舉。唐時的陌刀技術被倭人學了去,結果因戰亂等原因,陌刀在中國失了傳,反而在日本發揚光大。
倭刀的鋒銳和形制,其實是和唐刀一脈相承,只是唐宋之交的時候,中國人把這個技術丟掉了而已。
象曬鹽這種技術,在一段時間內張守仁會保有技術,不過在時機成熟時他就會廣為推開,最少在他活在這個時代的時候,他會用這個技術造福大眾,使得吃鹽不再是難事,鹽也只是最普通的流通商品,而不是一種政府管制的奢侈品。
這個心思,暫時他只是藏在心中,秘不能宣。
所有人都很自覺,在他佈置鹽田任務的時候,每個工段的人只是聽自己的任務,別的一律不聽不問,也絕不敢多事去瞎打聽。
一旦被誤會,到時候想再把印象扭轉過來可就是難了。
當然,對一些有心人,比如某幾個百戶和總旗,對他們,黑室的人也是留了幾個下來,時刻盯著,就等著這些人有所行動。
不過在目前沒有出鹽的階段,可能是這幾個人都不大相信真的會有鹽出來,所以都不大起勁。相信今天過後,留守在堡中的幾個黑室成員會變的更忙碌一些。
沿途行進時,也是有不少堡中的軍戶都趕過來,遇著張守仁,各人都是停住腳步,先是抱拳問好,語氣都是十分的真誠熱烈,張守仁的威望在這座堡中,恐怕十個崇禎皇拍馬也趕不上,更加不必提別的什麼人。
眾人和他打過招呼,也都是停住不動,等張守仁走在前頭後,這才又跟在後頭尾隨。意思就是副千戶大人在,絕不能走在他的頭裡。
第一百零五章 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