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部分(3 / 4)

也就唯有幸福之感了。

……

告別了雲娘,張守仁沿著往登州的大道急行。先從萊州府那邊走,萊州現在也是極富,秦大府是垂拱而治,反正府裡的事情交給浮山的人辦準沒錯兒,太保大駕光臨,自是整個萊州府都轟動起來,闔城士紳商民,傾巢而出,也是與膠州一樣,遠迎十餘里,在看到張守仁一行時,城中數十萬軍民,俱是歡呼鼓舞起來。

在萊州府城呆了一天,招遠縣及礦上兩日,看到螞蟻般的礦工晝夜不停的採礦時,張守仁也是深受震動。

於採礦一事上,他所知道的一點常識已經用光,現在無非也就是以洗金法出金,除了沙盤之外就是碎石上有所進步,然而想與後世的採礦效率相比,還是差的太遠。現在無非就是用人海戰術,加快採金速度,好在現在的招遠礦才剛剛開採,礦脈較淺,開挖容易,若是後世那樣深藏於山脈之中的話,沒有先進的器械是不可能有多大成效。

就是現在這樣,每日出金都在數千兩,最多可過萬兩,有效的支撐了浮山集團的執行。

從招遠出,便是黃縣,再折向東南,便是登州城所在。

自上任為登州副總兵至今,這座城池他也不知道跑了多少次,唯有這一次,竟是有點兒畏懼心理了。

但醜媳婦遲早見公婆,大丈夫求親也得親力親為,無人可替。

與膠、萊情形相同,登州這裡也是舉城出迎,不過登州官員在上一次的事件中被一掃而空,吏部居然隔了小半年都沒有籤派新官上任,可能就算有考慮過人選,那些文官一聽說到張守仁帳下時肯定都寧願辭官也不願上任,如此一來就耽擱下來,從巡撫到監軍道和知府都被一掃而空,原本大員雲集,緋袍當權的登州城中居然就剩下一個陳兵備是從三品緋袍,在他之下,就是穿著一身綠袍的府城知縣,另外還有一些府丞同知通判縣丞典史之類的佐雜官,平時當不得什麼用,只有在這時候大家雲集出迎的時候,一般的烏紗皂靴,替登州官場撐一撐場面了。

第七百一十四章 求親

人群之中,張守仁看來看去,也沒有看到陳登魁的身影,他微微一笑,知道這個即將上任的新岳父肯定抹不開面子來迎接自己,這邊還在談親事沒定下來,要是陳登魁出迎,確實也容易被人說閒話。

人群之中,最引人矚目的不是官員,而是穿著浮山吏員服飾的人們,初看過去,足有千人之多。

任何一個大明城市,除了南北兩京之外,怕是沒有哪個地方能一個子找出這麼多的吏員出來!

和大明愚蠢的做法不同,浮山的吏員工資待遇高,形象也佳,挑的時候就是按大唐挑公務員的挑法,講究身、貌、書、判,就是長相身材書法和實際能力缺一不可,前兩年的吏科學校是一年一畢業,為登萊兩地輸送了大量的人才,現在情形和以前大有不同,登萊的聲威已經足夠吸引更多的年輕人投入其中,所以吏科學校學制已經改為三年,張守仁希望在學校裡培養出更多的品德能力兼優的好學生來成為他推行各種政策的助手。

眼前的這些,是先驅者,雖然未必有多高的學識,經過短短的培養就已經參與到工作中去,但從實際的效果來看,這些小夥子們乾的不壞。

按大明的規矩,吏員不能為官,工資俸祿待遇極低,社會待遇也低,可能是大明太祖想用這種法子來限制那些為禍鄉里的小吏,但事實上就是吏治更進一步的敗壞了。

看不到前途和希望,也沒有廉恥心,但偏生實權極重,想叫這些吏員不貪汙舞弊也難啊。

浮山的吏員自然不同,首先要身家清白,然後是身貌書判,再是專業培訓,然後是高俸祿和嚴格的管理和審查的制度,今夏開始,還啟動了換裝計劃,眼前登州的吏員就是最早的一批。

和傳統的穿戴吏巾穿著青衣盤領的猥瑣吏員形象不同,張守仁給吏員們設計的新吏服類似忠靜冠服,不過是縮短和簡化版的,漂亮之餘,使其更加方便穿著和實用。

看到大將軍用讚賞的眼神打量著那些衣著華美漂亮的浮山吏員,登州的文官們也是心思各異。

他們有幸在登州見識了一場變革的發生,不過也是十分不幸,這些官員算是最沒有實權的大明地方官了。

哪怕是在江南被士紳和吏員架空,好歹他們還是人人尊敬的大老爺。而在登萊,連最老實的農民都知道他們是樣子貨,知府和知縣衙門前的狀鼓已經一年多沒有人敲響,鼓上落了厚厚的一層灰。

每個衙門保留的六房吏員全部被吸收在浮山系統內,衙役被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