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這樣,以目前的情形來說是不可能的。
但叫他放棄建立遠洋海軍計劃,放棄在二十年內獨霸亞洲的打算,那也是絕無可能!
在崇禎七年時英國建成“海上君王”號,也是英國海軍的第一艘有三層統長甲板的大型戰。從崇禎六年一月開始設計,一月十六日開始建造,崇禎七年十月下水,總造價為四萬英磅,其中一半是付給工匠的工錢。主設計師佩特原本設計是裝載九十門火炮,但當時的英國國王查理一世卻將火炮數字加到一百零四門,使其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吃水最深,火炮最多的超級戰艦。
該艦龍骨長三十九米,總長五十一米,寬十四點七米,深二十三點一七米,吃水六點八米,吃水達一千六百八十三噸!
這樣的鉅艦在當時的中國人來說已經是匪夷所思了!
在領先世界很久之後,在明末這會子肯定是被世界拋下去了,中國的福船用來做固定航線的商船尚算勉強,但遠洋能力已經不如西方的多桅帆船,特別是機動力和抵抗風暴的能力更加遠遜,而中國所制海船,以吃水二三百噸為主流,四百噸以上就實屬罕見,至於這種近兩千噸過百門火炮的戰列艦,更是想也別想。
鄭家在前幾年於澎湖造艦,仿造的成績尚可,已經可以仿造噸位五百餘噸的單桅縱帆船,約有二十到二十八門炮,水手近二百人,可以為商船隊提供護航,造價也並不昂貴……當然,是相對戰列艦而言,這種小型戰艦每艘也要七八萬兩銀子甚至更多,以鄭家的財力也就造了寥寥無已的幾艘而已。
“買船的話,就向英夷購買兩千料以上的大船,要多桅橫帆低舷,船首上甲板都可放置火炮的那種……自造艦的話,我想請福建派老手過來,在浮山這邊建造,我們打算造單桅戰艦,炮我們自鑄,船麼,打算造十艘,如果木頭夠用,可能還不止此數。”
“霍!”鄭彩讚道:“太保真是大手筆!”
鄭家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造的這種戰艦也不多,後來還在荷蘭人的偷襲下損失不小。鄭芝龍一氣之下乾脆就倚重火船,他的火船戰術在這個時代還是十分犀利的,畢竟西方也不是全部都裝著百門火炮的超級鉅艦,一般的戰艦在遇到火艦戰術還是較為吃虧的。
當然後來英國人改進了海上炮戰的打法,然後戰列艦越來越多,同時操控技術越來越成熟,火船就沒有用武之力,到十八世紀時,由於滿清的寸板不準下海的海禁,中國既沒有商船,也沒有水手,更不談戰艦,有海而無海防的時代開始,就更加不必提造艦之事了。
“太保,”鄭芝豹老成的多,提醒道:“這種艦船非一般商船可比,一艘總得照十萬兩造價為打算的好,另外,有錢也不一定有大木料。象泰西一些大戰艦,一艘聽說就能用兩千株上好的橡木。”
“呵呵,這個我已經有成算了。”
張守仁確實已經有打算,以水師目前的實力,大規模封鎖清國的海岸線尚屬吃力,人家畢竟也有一些船隻,是三順王帶過去的,還有一些東江水師留下來的家底,加上這些年自建的,也不算完全無海防,另外在皇太極的主持下,瀋陽一帶鑄炮和火器部隊的建設搞的如火如荼,漢八旗建立,石廷柱和三順王等漢人為漢八旗旗主,多以火器部隊為主,一兩次襲擾問題不大,如果想真的搞成全面封鎖,現在的水師實力尚且不足。
再說,現在的雙邊貿易搞的十分火爆,張守仁也不想自毀錢包。
但小規模的襲擾還是能搞一定的。
從皮島一帶侵入鎮江,寬甸,扶起那裡的東江殘餘……別的事不要他們做,只要求一樣:伐樹。
大量的幾人抱的大木材在寬甸一帶簡直是取之不絕,綿延千里的樹林裡是密密麻麻的原始樹木,在當時的中國南方的大木已經被砍的差不多了,特別是名貴木材更是如此,在東北尚且是一塊沒有動過的處女地,想要大規模造艦的話,東北的木頭不用就太浪費了。
鄭氏叔侄對張守仁的打算也是抱著十分贊同的態度,鄭彩更是打下包票,等他返回福建後,最多半個月的時間,工匠和技師就會派過來,同時也會向英國諮詢購買戰列艦之事,一定會以最快的時間回覆過來。
“只是費用恐怕不低……”鄭芝豹較為穩重,在自己侄兒大打包票的時候,只有他神色凝重,提醒著張守仁不要太小瞧了買船的費用。
超大型的戰艦,用木就要在一千株以上,甚至達兩千株,全是生長几十年以上的上等木才能使用。
樹木本身的價格就不低,加上伐木和幾千個造艦工匠的費用,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