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部分(3 / 4)

槍實彈的臨陣狀態的軍隊,雖然兵器是自己扛著,但虎蹲炮或佛郎機肯定是裝車了,再輕的小炮也有五六十斤重,叫人扛抬肯定不大現實,只能在車上或是由騾馬揹負著行軍。

另外鎧甲也沒有穿著,最輕的短罩甲也有近三十斤,穿上之後是沉重的負擔,在有必要的情況下浮山軍人能穿著短罩甲做數日的長途行軍,當然那是必要情況和練兵時的科目,正常的調動就不必這麼折騰了。

大隊計程車兵扛著各色兵器,身上穿著的是紅色束腰立領銅釦的軍服,下身是深藍色長褲和黑色的長靴,威武之氣盡顯無餘。

在人群中,有不少少女投來羨慕和愛慕的眼光……在浮山,幹什麼也不及軍人叫人羨慕和愛戴了,俸祿高,軍容軍姿漂亮嚴整,而鎧甲在身的時候,更是十足的威武。

當然,光是這些還不能改變百年以下的積習,忠烈祠和勳章制度使人們知道了軍人百戰而死為家國的不易,種種制度,使得戰歿軍人的忠魂得到安慰,每個軍屬都有光采,而軍烈屬之家更是被供養起來,地位堪比以前的秀才舉人之家。

在長期刻意的宣傳之下,軍人地位才有了真正的提高,要不然,在國人固有的思維之中,哪怕是統兵十萬人的上將,勒石燕然而回的時候,那光彩還不及中舉赴的鹿鳴宴來的更加風光,能夠中進士三鼎甲,在天街走馬誇街,才是男兒一生最光彩的時候……這是文人們的刻意宣傳,百年之下,這種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幹什麼都不比讀書中進士更光彩,更何況是賊配軍充當的大兵?

這是唐末藩鎮為禍天下之後,百姓和文人聯手施為,將原本地位並不低的軍人一路打壓,兩宋到明,軍人地位連唐時的一角都不如,唐初到中期時,文人所寫的邊塞詩一首比一首精采,什麼“寧為百夫長,不為一書生。”這樣的話擱唐朝有人讚賞,若是換了兩宋和大明,準被全天下讀書人吐一臉的唾沫……說的是什麼混帳話!

北宋時,狄青為帥打了勝仗,韓琦是當時赫赫有名的讀書邊帥,是個儒將,不由分說就要殺狄青帳下大將,而且是立了大功的將領。

狄青請韓大帥饒自己部將一命,並且說此人對西夏一役立了大功,是個好漢子。

而韓琦則淡淡答道:“我只知道讀書十年科舉中式瓊林宴上誇街的才是好漢子,一個賊配軍稱什麼好漢子?”

一句話噎的狄青說不出話來,就算狄青已經是一方重將,是朝野聞名的第一勇將,在這個時候,在一個文官帳中,居然護不得自己副將的安全,由著韓琦下令將毫無過錯的部將斬首示眾,自此之後,宋人武將集團開國時的那點地位蕩然無存,任由文臣壓制百年,一直到南宋初年時,國家架構一時崩壞,才有所謂中興四帥的出現,但轉手之間,趙構又透過秦檜殺岳飛,收韓世忠等各帥兵權,寧願武力受損,亦不可受制於武夫。

明裡暗裡的壓制,加上制度化的貶低,本朝武將地位的降低是英宗年間之事,最著名的莫過於土木之變,到如今近二百年時間,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已經成民間流傳甚廣並且公認的話語,張守仁能把這牌翻過來,所下的功夫,實在是太大太大了。

他連軍服的紐扣位置都要細心研究,任何一處細節都做到完美,這豈是愛美的原故?這實在也算是情非得已了……

“登州駐軍為之一空啊……”

與看熱鬧的吳應箕不同,尤世威看的就是很重要的細節了。

按排和哨、隊的規模,軍隊源源不絕的自營中湧出,然後是丈二高的參將紅旗陸續打著出來,這說明駐守登州的幾位參將也是奉命全部出動了。

以往登州駐軍也會有這樣集合出城的情形,年初時來過一股海匪,水師在海上追了十幾天,這些海匪卻是從威海衛上了岸,情急之下四處亂竄往登州這邊來,自從張守仁鎮守登萊之後,各地的杆子土匪幾乎被殺了個乾淨,有現成的送上門來的,登州駐軍一個個急的嗷嗷叫,到底出動了七八成出去。

可憐那些海匪不知怎麼流落到登州這邊來,幾百人連頓飽飯都沒搶著,就這麼被砍殺的乾乾淨淨。

上次的事後,也就是野營拉練出動一部份兵馬,都是輪換,動靜都遠不及這一次。

“看來是張國華的軍令?不過也不對啊,他現在應該還在途中……”

尤世威想不大明白,不過並不妨礙他問。身為登州鎮總鎮,總不能看到全城駐軍都調走而默不出聲吧?

從現在的規模來看,城中駐守的一個半營是要全部調走了,這可是八千人左右的精銳部隊,以尤世威多年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