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部分(3 / 4)

小說:相聲大師 作者:蝴蝶的出走

很傳統,無師不傳無祖不立,要想幹這一行,得先拜個師父有了出身才好混,所以很多外行人想進來都是走的這條路子,這是一種拜師目的。

還有就是拜師父的名氣和路子,你師父名氣大路子廣,我趕緊來拜你為師,您用您的路子幫襯幫襯我這個徒弟,這是另外一種。

基本上就是這兩種了,都是看誰有名氣拜誰,誰有路子拜誰,拜師不拜藝,求名不求藝,真正為了藝術,為了學藝去拜師的,很少很少,這其實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再說像陳軍這樣才十三四歲的孩子,基本上是沒有人會收的,收到家裡來幹嘛呢,你還得供人家吃喝,還得養著人家,多麻煩的一件事啊,又不是自己兒子。所以說為什麼傳統師徒關係沒落了呢,原因就在這裡,現在還有誰願意付出那麼大心神啊。

陳軍才十三四歲,你不得養他個五六年才能真正上臺賣藝啊,而且現在相聲不景氣,師父們都快活不下去了,還能指望教出來一個徒弟給自己賺錢?相聲這一行的規矩是徒弟學藝期間,師父不能收錢,完全都是付出的。等到徒弟給自己效力兩年,才能見到回頭錢,現在相聲市場極度萎縮,說相聲的都不好混,都掙不到錢,你收了這孩子鐵定是賠本買賣。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同鄉不肯收這孩子的原因。(未完待續。)

第一百九十七章 相徒弟

何向東自己本身就是最傳統的師徒關係出身,他的師父方文岐把他從小養到大,說是師徒,其實跟親生父子並無區別。

他對這種傳統師徒關係半點都不牴觸,反而很是喜歡,他的兩位師父都對他像親兒子一樣,他也侍奉兩位師父如同父親,這有什麼不好呢?

至於自己收徒,作為一個被方文岐從小帶大的藝人來說,何向東身上有很多老派藝人的理念,不管自己過得如何,自己這門手藝是不能絕了後的,替祖師爺傳道,傳承自己這一支的衣缽,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跟傳宗接代一樣重要,或者說這就是傳宗接代。

自己能不能掙錢,收徒是不是賠錢了,他倒是真的沒有想那麼多,在他眼裡看來,師徒如父子,給自己兒子花點錢,你難道還真的認為是賠了啊?孩子好了就行了。

何向東也早有了收徒的心思,向文社要發展壯大不可能永遠往外面招人,自己一定是要有新鮮血液補充進來的,收徒授藝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而且也能真正培養出能賣錢的藝人。

其實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向文社的收入就很不錯了,何向東也開始邀請了很多相聲演員前來表演,來的人也有不少,但是上臺那場面真是糟透了。

有表演經驗的很多,他們舞臺經驗很豐富,但常年在體制內演出,跟著曲藝團跑演出也都是贈票弄來的觀眾,換句話說,他們會說相聲,但他們的相聲賣不了錢。

這是最大的問題。

這其實也是體制內的弊端,他們不是靠著觀眾吃飯的,他們是要評職稱的,演員分等級的,不同等級會有不同的待遇,每個月演夠多少場給多少錢。

演員的表演水平跟觀眾的喜愛程度並不直接掛鉤,這也是相聲沒落的一個重要原因。

能賺錢並不能說明你藝術水平高,但是卻能直接說明觀眾對你的喜愛程度,不喜歡怎麼會為你花錢?

相聲是一門很接地氣的藝術,接地氣就是接人氣,曲高和寡不是相聲,只有觀眾真正喜歡的才是相聲。

所以現在何向東只能是自己培養出來真正被觀眾喜歡的,觀眾願意花錢捧的相聲演員,這才是真正的相聲市場。

何向東把陳軍從陳母懷裡拉過來,放在自己跟前仔細看著,陳軍抬頭看了何向東一眼,便迅速低下頭,不敢看了,這孩子有點害羞和內向。

陳父和陳母都很緊張地看著何向東,他們是農村來的,其實農村裡面拜師的有很多,學門手藝都要拜師,學個磚瓦匠啊,木匠啊,裁縫啊,竹篾匠啊,都是要跟著師父學。跟學相聲差不多,先是給師父打雜幾年,還得幫師父下地幹活,打掃家務,學徒的時候是沒有工錢的。

有些是師父教徒弟要收錢,有些不用,這個倒是沒有具體規定,但是出師之後的最初幾年掙到的錢是要交大半給師父的,甚至是全部。

陳父陳母對這裡面的門道懂一點,現在看何向東拉著自己孩子說話,就知道這是師父在相徒弟,要是相中了那就可以留下來,相不中,恐怕他們就得回老家了。

其實他們被同鄉拒絕之後就有了回老家的打算了,在北京城舉目無親的,能上哪去呢。也是運氣好,昨天一家三口就那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