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地區的冬季溫度,能夠達到驚人的零下50度,在盛夏卻又經常出現零上40度的高溫,這樣巨大的溫差,經常造成鋼鐵脆裂、裝置突然損壞,所以在這樣極其惡劣的條件下,成千上萬的沙俄帝國的貧苦農民,以及服苦役者參與了這次施工,修建者需要冒著嚴寒酷暑,一邊開山搭橋,一邊鋪設枕木,有太多人因勞累致死。
同時沙俄帝國還必須為這條鐵路的修建,付出高昂的投資代價,沙俄帝國作為歐洲經濟體重,一個比較落後的一個國家,沙俄帝國在這條鐵路上,最後幾乎傾盡國力才能承擔起驚人的修建費用,僅在1891年至1901年的十年時間,沙俄帝國就為西伯利亞大鐵路花費了16億盧布,這遠遠超過了同期的沙俄帝國整體軍費開支。
終於在經過13年的艱辛努力下,這條世界最長的鐵路幹線才開始全面通車,不過最後做了遠東的嫁衣,這也是沙皇尼古拉二世,為什麼會在第一次東北戰爭結束以後,依然念念不忘奪回西伯利亞大鐵路。
不過為了加快將來開發西伯利亞地區,以及和遠東地區連線,李寧宇已經暗下決心,要準備開始修建第二條西伯利亞大鐵路,而這條新鐵路將西起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泰特,經勒拿河畔的烏斯季庫特、貝加爾湖北端的下安加爾斯克、赤塔州的恰拉、阿穆爾州的滕達、伯力邊疆區的烏爾加爾、共青城,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