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逸夫終於在第三分組會場找到了老段,找到了組織。
此時會議還未開始,段有為正在與幾位熟識者湊在一起聊天,見張逸夫來了,連忙揮手召他過來介紹。
“這就是我跟你們提起的張逸夫。”段有為笑著將張逸夫擁到身側,“基礎很紮實,在自動化方面有很深的見解。”
“段總過獎了。”張逸夫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在他面前的三人有兩位歲數與老段不相上下,另外一位雖然頭髮烏黑,但臉上皺紋不少,想必是染的,在老前輩面前自己腦子裡技術更為領先無可厚非,可千萬不能以技欺人,該尊重的時候就尊重。
幾位專家見張逸夫頗為謙遜,也紛紛誇獎,能讓段有為看上的年輕人,必有乾坤。
正往來客套間,一位穿著褐色西裝,沒打領帶的中年人信步入場,好似一股烈風颳來,整個會場的氣氛都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那人也不在乎旁人,徑自找到了擺著自己桌牌的位置坐下,拿出隨身攜帶的一本英文書籍品讀起來。
張逸夫看得清楚,那桌牌正是“華長青”三個字,再看那人,兩鬢微微斑白,他也不染,戴著金絲邊眼鏡,眉色頗為傲然,果然一副高階領域專家的樣子。
很快,會議室又回到了三三兩兩湊堆閒聊的情況。
張逸夫這一堆,那個最老的專家顯然憋不住了,衝那邊努著嘴道:“哼,就是他,一回來就神氣的要死,說咱們這也不是,那也不是。”
段有為眯眼望去:“我不認識,哪裡的?”
“你不知道?”老專家哼笑道,“美國鍍金回來的,號稱是參與了當世最先進電廠的工程,好像是外交部的人出面,介紹到咱們這邊來,部裡領導只能給個面子,暫時掛個顧問,將來指不定怎麼著。”
“最先進的電廠?蒙托爾麼?”段有為朗然問道。
“是了,老段你也沒閒著啊。”老專家笑道,“200多萬的容量,三臺80萬的機組,確實很難以想象,但估計這位華長青,只是其中的一個小工程師而已,回了國就狂了起來,指東喝西,不知道哪來的自信。”
“他都說什麼了?”
“說我們的戰略規劃不足,設計有缺陷,還有自動化太落後之類的,這不廢話麼,我們已經努力做了這麼多年了,才拉近這個差距,他有本事他幹?”
旁邊一位中年專家也附和道:“老段你不知道,上次跟計劃司的領導開會,他信口開河亂吹,說什麼20年後年發電量超過五萬億度,百萬大廠普及,咱們部長聽得臉都綠了,哪有這麼給自己下指標的?好在計劃司的領導也知輕重,權當個笑話聽了。”
張逸夫聽著他們的數落,也不好多說什麼,可這幫人罵得越厲害,他心底就越佩服這位華長青,因為只有張逸夫自己知道,他說的都是對的,在90年做出如此預測的男人,是一位真正的人才。
一點半整,會議開始。
091 爭論
此番牛大猛在另外一個會議室,這邊主要是專家技術骨幹交流的地方,張逸夫無疑是其中最年輕的一位了。
也許坐在長桌相對邊緣的參會人員可能有互不相識的情況,但提起主座上這三位,除了張逸夫這種“鄉下佬”外,在系統內搞技術的圈子內可謂如雷貫耳。
當中一位,正是此會場的主持人,分管生產司的副部長穆恆志,稱得上是技術口第一人,並非是他的技術全國第一,只能說他在搞技術的人裡,最有權勢,在搞權勢的人裡,最有技術,一副厚眼睛定在鼻樑上,讓人很難看清他的表情。
穆副部長左手一人,稍微年輕一些,目測四十出頭的樣子,頭髮的花白程度卻是快六十的感覺,安監司的工作,果然不是好做的。
另外一人自不必多說,華長青只能參與這個分會場,座次靠前也不是,靠後也不是,便暫時坐在此處。對他自己而言,開個會排個座次是很無所謂很無聊的事情,但對參會者而言,這無疑體現了一種微妙的趨勢,部裡對這位天降專家的態度。
會議開始,副部長穆恆志簡單客套兩句後,直奔主題,大家拿出早已準備好的材料,開始從技術上、實質上分析上半年的那幾起事故。
這個材料,段有為早給張逸夫看過,張逸夫也不必多費腦子,便能搞清楚其中的端倪。
總體來說,九分真,一分迷糊。
這也都是有學問的。
比如停電27分鐘,和停電31分鐘,這就是兩種概念,就像促銷時賣988和賣1000是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