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這就是一個小眾冷門且專業性極強,國內幾乎處於空白的輸電技術,就算是學霸夏雪,也不一定能知道這個概念。
第二問應用中的困難,這聊得更遠了,國內都沒應用呢怎麼聊困難?
第三問……看著引數,看著配置,不就是北漠火電廠麼?一座還沒建的電廠!課本中怎麼可能涉及這種規模屬於未來的電廠?
再聊輸電過程中如何解決串聯電容補償帶來的影響,這是岳雲鶴該研究的事,全國輸電專家要研究的事,未來三年內要解決的一個大難題。
人類怎麼可能答出來?
當然也有人能答出來,比如美國電力公司的總工程師,麻省理工的博士導師之類的存在,但他們已經是非人類了,而且還遠在萬里之外,怎麼可能閒著蛋疼來參加這次考試。
答案只有一個。
這道題是岳雲鶴考張逸夫的,只考他一個人,看他能不能就將來工作中幾乎最難的一個點聊出東西。
張逸夫也很為難,讓老子聊,老子肯定能聊,展示出超人的才華也不顧忌了,問題是……這件事足夠寫一篇論文了,五萬字也不一定能聊透。
串聯電容補償這件事,可以簡稱為串補,在部裡見龐八一他們的時候張逸夫就已經提出來過,這是一種提高交流輸電效率的技術手段,但這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串補帶來的次同步振盪問題如未經過有效處理,將會對汽輪發電機的大軸產生毀滅性打擊,美國佬因為這件事已經損失了數個超臨界機組。
在我國做事,一向追求穩,因此這個技術即便已經出現了20多年了,因為有風險,為了穩,我們一直是不敢用的,輸電效率低就低了,畢竟大軸是發電機組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損壞了沒人負得起責任。
但終究,技術是要進步的,效率是要提高的,我國情況本身就是自然資源分佈不均,電廠配置也必須不均,對遠距離輸電要求很大,尤其是北漠這號發電量如此巨大,相當一部分直供薊京的電廠,不考慮效率實在說不過去了,再說國際上串補技術已經趨於成熟,身為電力大國我們不該落下。
於是在北漠的論證報告中,首次提出了在輸電工程中採用串補技術,岳雲鶴顯然是一個背得起鍋的人。
串補原理很複雜,裝置很龐大,但效果很直觀,玩的溜的話,一條300公里輸電線的損耗,可以降低到180公里左右甚至更低,這巨大的效益,也是人們敢於冒險的原因,一旦能夠穩定控制住後續的次同步振盪,也就控制住了其中的風險。(未完待續……)
480 大方的造物主
要注意的是,串聯補償是用於交流輸電的,跟直流輸電沒太大關係,而且全國此時都還沒有拿得出手的直流輸電專案,大規模的超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將為未來的三溪電力送出而建。
雖然交流、直流所有人都耳熟能詳,但在張逸夫還沒進入電院的時候,他就像許多人一樣問過自己——
交流電到底是什麼東西?為什麼不用看起來很直接的直流電?
這件事其實怪不得別人,怪就怪我們絕大多數發電機的發電原理,葉輪不斷旋轉切割磁感線發電,這樣的電發出來註定就是變換的。在發電過程中,隨著磁場旋轉,電壓、電流的角度、大小甚至正負都在以一個固有的頻率正弦變換,波峰波谷如同巨。乳與翹。臀一般交替,這就是交流電,而我國的標準是50Hz,就是說一秒要來50次這樣的變換,發變電裝置和輸電網路都是基於這個標準。
因此,這也就促使現在絕大多數相關電氣裝置都是按照交流電標準制造的,直流電完全是另一套系統。
而且這種局面很難撼動,因為發電機原理就是這樣無法撼動,當然也存在“耍著玩”的直流發電機,原理上仍然是這一套,只是透過加一些環節與手段,使出口出來的是直流電,無論從成本和效率角度來看,對於發電行業來說都沒什麼意義。
於是在這個環境下,我們身邊的一切幾乎都是交流電,每一個家用電器也按照220V,50Hz進行設計,原理決定應用。
也正是因為交流電的原理,在長距離傳送過程中。隨著線路中電流的不斷變化,又反向產生出了一個變換磁場,電與磁的關係永遠是這麼微妙,相愛相殺。
完了沒?當然沒完,電磁感應這才剛剛開始,這個磁場同樣會產生感應電流來抑制線路中的電流。這部分電流雖然與輸電主流相比微不足道,但也依然讓電能犧牲了一些,線路越長,犧牲的越多,效率也就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