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突然覺得提問風格從技術角度轉向社會角度了。”
“你們散了吧,這小子有點意思,我跟他聊聊。”馬風輕聲吩咐,一邊一揮手,就把那些技術男打發了,只留下三大高管,
“馮先生才20吧?那我就叫你小馮了。剛才聽你的意思,覺得這套信用大資料體系,在國內似乎還會發展地比美國還快?這番觀點我倒是聞所未聞。那你倒是說說,你覺得人工智慧領域還有哪些細分方向,未來國內有機會對美國彎道超車的。只要說得有道理。我們阿狸巴巴可以給你留個戰略諮詢的位置。”
馮見雄樸實無華地分析:“謝了,我覺得這個問題太空泛了,未來人工智慧的大部分領域,我們都可以對美國人彎道超車吧,歐洲人就更不足為慮了。”
“這麼自信?不會是說大話吧?”魏哲和蔡重信紛紛如此揣摩,雖然剛才馮見雄已經多次用老成持重的分析打消過他們這種念頭了。但無奈馮見雄又一次又一次用看上去吹得更大的牛逼,把剛剛重新整理出來的尺度又一次撐滿。
“說話要有根據。”馬風提醒了一句。
“很簡單,兩方面根據。首先,國內的人口眾多,網路行為產生的大資料更加豐富當然了,我並不是簡單地認為資料的量大,對演算法的‘餵養進化’效果就越好。
我之所以說國內的資料更豐富,另一層面是因為國內的**保護立法比歐美更加薄弱,加上國人喜歡貪小便宜用免費軟體,所以往往為了盜版也就相對不怎麼在乎軟體商蒐集他們的資訊。因此久而久之國內智慧巨頭在這個領域肯定是比法制健全的美國同行更有優勢的。
其次,人工智慧的每一步發展,說到底是要解放人類的生產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