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式,都是耍流氓。
你剛才問我覺得是不是覺得信用卡消費對全社會各階層都利大於弊,我已經告訴你我的看法了,是;而你,覺得不是可是你居然都不對這個分歧展開辯論,就直接假設一個你認為‘對銀行是利大於弊,對消費者是弊大於利’的觀點,然後問我為什麼、怎麼看這還是辯論賽嗎?你給我針對第一問提出看法的機會了麼?”
陳杰的提問,其實很陰險。
事實上,歷史上那所站正方立場的隊伍,正是因為經驗不足,在這個地方踩下了坑,最後導致局面的大崩盤,被反方狂打苦情牌輸掉了比賽。
因為只要正方一個不慎,不正面點破陳杰的“不問是不是,直接問為什麼”的陰謀,那麼後面就只能聊“我方承認弊確實存在,但那只是極少數人的問題,在一個很低的比例,因此主流而言利大於弊”。
但是,只要這種話說出口,立刻就會遭到政治正確的攻擊。
就像青華大學秦輝秦教授慣用的話術:這不是多數人的暴政了麼?要是今天能夠為地球上69億9千萬人的利益犧牲1千萬人的利益,那這個高壓紅線的閾值又在哪裡?是不是明天就能變成為了69億人犧牲1億人?最後變成為了36億人犧牲34億人?那根始終“聯合大多數打擊一小撮”,然後不斷分化拉攏的統一戰線獸行又有什麼區別?
(咳咳,這個秦教授也是青華歷史系的,但是和前文常開申案中出現的虛構的夏老頭沒有關係,大家不要攀附。秦教授已經在16年底在青華校園內出車禍了,咱不要多評論不幸的人。)
馮見雄幾乎可以肯定,這一念不慎,對方絕對會這樣層層遞進死纏爛打,最後攀咬到那一步的。
幸虧他是老江湖,那些稍有閱歷的逼乎狗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