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火”(神龕)以祭天地神靈和祖先,兩邊是臥室和廚房。臥室前屋有一火塘,火塘裡終年薪火不絕,上面的木柵用作掛臘肉和辣椒等,用煙薰出來的臘肉別有一番風味。這裡也是家人每日就餐處。每天勞作完畢,全家男女老幼皆圍坐休息或閒談。親朋來往亦在火塘旁接待交談。屋前為院壩,用作晾曬糧食、衣物等。院壩左右兩邊建有廂房,一般為二層樓居建築,底層供貯存農具和養畜牲之用。樓上為糧倉、住房。
仡佬族人善紡織、刺繡、蠟染,歷史上因其服飾色彩款式不同而被稱為“青仡佬”,“紅仡佬”,“花仡佬”,“披袍仡佬”等。
仡佬族的傳統服飾很有特色,男子穿開襟無領長衫,袖子較長,佈扣7至9顆,多至11顆,少數無領俗稱破肚衣。仡佬族女子穿大袖衣服,上衣短及腰,領口,袖口及衣服邊沿都繡有花紋或用花布條鑲以花邊。下穿無褶長桶裙,整個裙子分為三段,中段用羊毛織成,染成紅色,上、下兩段多用麻織,一般有青、白色條紋。喜歡穿繡花勾尖尖鞋。外罩無袖青色長袍,用二、三串珠子懸於頸上以為飾,頭上插各種銀、銅質裝飾品。
仡佬族善於木雕石刻。木雕主要用於建築和生活用具上。如門窗、欄杆、樑柱、儺戲面具、衣櫃、桌椅以及楹聯匾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