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部分(2 / 4)

小說:希望與圖騰 作者:花旗

追堵截之敵引向川巖壩困牛山。

紅五十二團翻過關口(坳),分三路走,一路約30多人經滕久權家房後→長坳,沿主力方向前進。一路(大部分)經鄢家箐寺廟、十二山樑子、楠木窩、廟坪,之後在此又分兩路,一路走毛家河溝去甘溪槽,夜宿甘溪槽對面,其中有失散在晏家灣的紅軍黎國兵;一路走皮紙廠上困牛山。另一路經鄢家箐、溜沙坡、十二山樑子、老鷹溝、川巖溝、紅籽坳、川巖壩街上、周家坳口、幹河流、水井坡上困牛山。在關口大田被截斷在後面的紅軍,被迫退回核桃灣後,翻過螃蟹井,與設警於螃蟹井和潘家溝的紅軍一起,經老鷹溝去川巖壩上困牛山。幾路紅軍上困牛山後,沿山樑子向南前進,準備走老君山、晏家灣去國榮追趕軍團主力。

紅五十二團在關口大田突破圍堵之後,湘敵唐伯寅團和獨立三十二旅胡達部以及龍塘民團緊追不捨,黔敵柏輝章部會同王天錫在困牛山的甘溪槽、趙家山、王秦寨一線攔截圍堵,思南三間地周光榮民團趕去青崗圓,憑藉黑灘河峽谷阻擊紅軍。這樣,圍追堵截之敵全被紅五十二團拖住了,軍團主力安全南撤了,但紅五十二團所剩400多人卻陷入了困牛山重圍之中。

困牛山三面臨河,兩面懸崖峽谷,四周高山包圍,地形險惡。400多紅軍上困牛山後,四周高山都被敵軍佔據,後有追敵湘軍唐伯寅團和獨立三十二旅,前有阻敵黔軍王天錫部五、六、十三團和柏輝章部以及地方民團(在敵軍中還雜有很多被抓去的和不明真相的打紅軍的百姓),前面和右邊是懸崖峽谷。紅軍隊伍新編,官兵不熟,途中又誤食桐油拉肚,戰鬥中怕誤傷雜在敵軍中的百姓,分辨不清是民團還是百姓(民團和百姓服裝一樣),致使戰鬥不便展開。師長帶著200多紅軍戰士在前面沿著壁陡的z字型小路,身倚巖壁半蹲著,手抓草藤,一個一個地下營盤堖到三步跳,順河溝突圍,當夜宿營老君山蒙人灣樹林裡。後面在鼎罐堡阻擊追敵的100多紅軍,戰鬥十分激烈,紅軍打得英勇。狡猾的敵人知道紅軍愛護老百姓,便協迫當地老百姓走在前面,面對靠近的交百姓,紅軍戰士把槍朝天打,子彈由百姓身邊擦過,怕傷了他們。“紅軍專打穿制服的敵軍,槍法好,一槍一個。”當地老百姓說。

由於怕誤傷老百姓,加上紅軍又不熟地形,且戰且走,終因寡不敵眾,敵人潮水般湧來,紅軍來不及往營盤堖撤退而退到了懸崖邊。16日下午4點鐘左右,在困牛山虎井溝約500米長一段,100餘紅軍戰士寧死不誤傷雜在敵中的百姓,寧死不做俘虜。毅然集體跳崖,為革命捐軀,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下人類史上最為悲壯的英雄讚歌。個別被樹藤擋拌,得以倖存,如陳世榮。紅五十二團團長田海青在戰鬥中光榮犧牲。16日晚還有突圍紅軍24人分三路,各8人,拖著疲憊的身體,分別經謝家坡、乾田灣、觀音寺等三處上坡去晏家灣、國榮方向撤退而去。

17日午前,軍團部從國榮出發重抵甘溪,夜穿越石(阡)鎮(遠)大道出石阡去黔東根據地,24日在印江木黃與另一支的紅軍主力會師。

困牛山戰鬥,群眾被紅軍壯舉感動,很多人冒著生命危險,救助和收養紅軍傷員,傷好後,還給予盤纏(路費)回家。當地群眾逢年過節照習俗到紅軍跳崖遺址憑弔紀念紅軍壯士。

困牛山戰鬥是甘溪戰鬥後紅六軍團粉碎敵軍“會剿”和“殲滅”企圖,勝利突圍出石阡的戰鬥;是紅52團服從命令,聽黨指揮,勝利完成斷後任務的戰鬥;是紅軍捨身為民,用生命詮釋革命為民、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戰鬥。

導遊黃桂蓉講完了紅軍的戰鬥故事。吳總見天色尚早,對導遊黃桂蓉了道:“小黃,時間還早,你能不能給我們介紹石阡的民族文化?”

黃桂蓉看了一眼蔣副會長,蔣副會長說道:“小黃,你就給吳總他們介紹一下!”

導遊黃桂蓉說道:“石阡民間保留著多種充滿生活情趣帶有濃郁泥土氣息的傳統文化藝術形式,如在春節、元宵期間的“玩燈”之俗;在祭祀秧神、朝山拜佛的木偶戲;在慶壇還願時演出的儺堂戲等。傳統民族燈戲有龍燈,分為毛龍、狗龍、獅子龍、棒槌龍;農耕勞作間歌舞如打薅草鑼鼓;茶燈。”

於是,導遊黃桂蓉一一地介紹了幾種民間民族文化。

仡佬毛龍,起源於古代仡佬民族對“竹王”神崇拜,其歷史可追溯到隋、唐時期。仡佬毛龍以“燈班”為組織的民間傳承形式延續流傳縣境內。毛龍龍頭、龍身全是竹子編扎的骨架,形如蛇身,尾似魚尾,龍頭有“麒麟”和“雞頸”兩種。龍身長15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