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部分(4 / 4)

小說:希望與圖騰 作者:花旗

放在一個葫蘆裡,葫蘆被洪水沖走,漂呀,漂呀,浪起浪落,嬰兒在葫蘆裡不住的啼哭,一隻神鷹在空中盤旋,發現葫蘆,迅速將其抱起,飛呀,飛呀,飛到佛頂山腳下……嬰兒得救了,長大成人,娶妻生子,繁衍子孫。被葫蘆和神鷹搭救仡佬先民的故事世代流傳,於是,“葫蘆神鷹”成為仡佬族圖騰。

每年農曆二月初一,仡佬人家家戶戶都要打餈粑、殺雞宰羊,舉辦集體祭祀,紀念拯救仡佬祖先的葫蘆神鷹。祭祀後,還要表演本民族特有的舞毛龍、儺戲等傳統節目。敬雀節不僅具有獨特的民族性、地域性,而且蘊含了圖騰崇拜、自然崇拜、及佛、道等宗教的文化理念。因此,仡佬族敬雀節被列為貴州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木偶戲。石阡木偶戲俗稱“木鬥鬥戲”、“木腦殼戲”,起源於唐朝,是一朵絢麗的奇葩。清朝年間,境內有著名的“泰洪班”、“太平班”、“興隆班”、“天福班”、“楊本家班”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瀕臨滅絕,隨著改革開放,石阡木偶戲得到了及時搶救和保護。

石阡木偶戲具有濃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深刻地反映了當地人民的心理文化特點,經過歷代的傳承、發展與創新,在道具、表演方式、劇目、唱腔等藝術形態方面均較為成熟,是一種發展得相對完備的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