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部分(3 / 4)

小說:希望與圖騰 作者:花旗

道:“吳總,我今天的行程主要是看兩處民族村寨。在之前,我們到湯山鎮是車覽一番。”

聽說是車覽,田理麥笑著說道:“小黃,車覽二字是行話吧!?”

導遊黃桂蓉笑了笑,沒有回答田理麥的話,而是轉頭對蔣副會長說道:“蔣會長,吳總車上關於湯山鎮的講解就拜託你了!”

蔣副會長仍然吳總的車,導遊黃桂蓉坐田理麥他們的車。

上車前行,導遊黃桂蓉便解說道:“湯山鎮為石阡縣城所在地,是石阡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史悠久、民風淳樸,在一九九二年就被列為了首批貴州省歷史文化名城。

“湯山鎮的歷史文化街區由八一路、府城老街、石板街構成。八一路東西有越城路和長征路,越城路上有萬壽宮古建築群、府文廟、東嶽廟、城隍廟等文物景點;長征路有天主教堂關,也是紅軍長征時期的軍團指揮部,它與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萬壽宮、縣城古巷道、城隍廟相連;府城老街由醒獅街、新民街、民主街和平橋街四條平直街道貫通而成,全長近兩公公里,街寬八米,有建於明代的啟靈橋、形成於明清的古街道、巷巷相通的古巷陌和城南古溫泉等文化旅遊景點;建有仿古城牆的石板街臨河而立,與府城老街毗鄰背靠,彰顯石阡古城風韻。府城老街和石板街北端連線啟靈古橋,南端連線城南古溫泉,正是這些儲存完好的歷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為魅力石阡增添了不盡的風采。”

車子穿街而過,很快便“車覽”完畢。之後,直接驅車趕到堯上仡佬族文化村。

到了仡佬族村,導遊邊帶領吳總一行參觀遊覽,邊開始講解:

“堯上仡佬族文化村是佛頂山景區的主體景點,座落在神奇而美麗的佛頂山腳下,南接鎮遠氵舞陽河,西接遵義地區的大烏江,是一個依山傍水、竹林掩映的秀麗村莊。全村面積3。8平方公里,現居住著五十戶仡佬族人家,有‘仡佬第一村之稱,仡佬族是熱情好客而又能歌善舞的民族,進入仡佬村,整個村寨都帶著濃郁的民族氣息。

“吳總,各位佳賓朋友,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是停車場,我們將以這個地方作為今天堯上之行的起點。首先我將帶大家參觀這裡的革命烈士英雄紀念碑。我們石阡不僅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溫泉資源,還是一個革命老區,紅軍長征時期曾兩次經過石阡,在這裡撒下了革命的火種。1934年10月7日,紅軍某軍團在西征途經石阡甘溪時,軍團前衛部隊遭遇湘﹑桂﹑黔三省敵軍二十四個團的兵力的圍追堵截,前衛指揮員指揮前衛部隊在這裡倉促應戰,打響了歷史上的甘溪遭遇戰。由於紅軍長期轉戰崇山峻嶺中,自然條件十分艱苦惡劣,加上疾病、飢餓侵襲﹑又是倉促應戰,就在堯上這一帶,就犧牲了四十多名紅軍指戰員,英雄、烈士們長眠在了這裡,解放後政府就修建了這座革命烈士英雄紀念碑,讓後代們經常緬懷這些為了新中國而犧牲的英雄們吧!”

導遊邊走邊繼續講解。

“請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對面那幾座山峰象不象微微隆起的魚背呢?因為形狀很象兩條鯉魚而得名‘雌雄鯉魚嶺’,‘雄魚嶺’在前,長約四十米,高約二十米。‘雌魚嶺’在後,略顯短矮,兩條‘魚’的頭部都緊靠著兩棵大小不同的侯慄樹,首尾相連,好象難分難捨。前面的是鄧氏祠堂,左邊是生態池塘,據傳說是兩條從長江中飛騰出來欲去求道成仙的鯉魚,飛到堯上上空時感到口渴,見到地面上有一口魚塘,便想下來喝點水再繼續前行,但是魚塘太小,連一條魚都容不下,怎麼能容下兩條魚呢?兩條魚就這樣被困在了魚塘,再也不能動彈,最後化作兩座小山,大家覺得象嗎?

“吳總,現在我們來到這個仡佬寨舉行活動的院子裡,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葫蘆鷹,這葫蘆鷹是我們仡佬族的圖騰。就象苗族崇拜牛,彝族崇拜火一樣,我們堯上仡佬族對鷹以及所有的鳥雀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為此,仡佬族祖先留下了他們最重要的節日——‘敬雀節’。每年農曆二月初一,每家每戶都要做餈粑,宰殺豬、牛、羊、馬四牲祭祀神鷹,祈禱家業興旺和五穀豐登。除此以外還要上演本民族特有的藝術節目:舞毛龍、儺戲、薅草鑼鼓、木偶戲等。

“關於‘敬雀節’的來歷,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當地的仡佬族人過著非常平定、自在的生活,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擾亂了整個村寨的平靜,在整個村寨面臨滅頂之災的時候,在二月初一這一天,一隻神鷹叼來一棵仙草,放在一仡佬家的堂屋的桌子上,這家病得輕的人覺得奇怪,就試著吃了一點,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