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就知道了。”羅思思說道。
蔣雯雯看了看田理麥講道:
有兩個臺灣觀光團到伊豆半島旅遊,路況很壞,到處都是坑洞。
一位導遊連聲說路面簡直像麻子一樣。
而另一個導遊卻詩意盎然地對遊客說:“我們現在走的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窩大道。”
雖是同樣的情況,然而不同的意念,就會產生不同的態度。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決定權在你。
蔣雯雯講完之後,田理麥和羅思思卻沒有笑。
此時,羅叔叔送師傅覃老三和師孃已經回來了。見三人在說話,便問道:“你們在說些什麼呢?”
“爸爸,你回來得正好,我們正在聊,前面已經聊了‘秤文化’和‘筷子文化’,下面請你來給我們聊聊‘酒文化’。”羅思思說道。
“思思,你這個話題算是找對人了,我不僅時常小酌一杯,對我們火龍坪的土家酒文化也略知一二。說吧,要我聊酒文化的哪個方面?”羅叔叔坐下說道。
“爸爸,隨便你聊吧!”羅思思說道。
羅叔叔笑了笑說道:“這酒文化,在我們火龍坪,可是有很久的史了,我們火龍坪人一般是這樣喝酒:一碗一碗的喝。喝一碗酒摔碎一個碗,幾十人、幾百人一起喝,一起摔碎碗。當然,有的時候也這樣喝:一罈一罈的喝,幾根小竹管插入酒罈,幾人用小竹管一起‘叭’,叭就是吸吮。人們一輪一輪的排隊叭。有的時候還這樣喝:一排排的火鍋,在熱氣騰騰的飄香中,手持酒杯,一口口的抿酒。火龍坪人也許是長期生活在偏僻的山裡,喝酒的方式神秘怪異,別有一番韻味。
“如果哪個山寨裡,有紅白喜事的時候,就會出現這樣的熱鬧情境:幾百人,甚至上千人,聚集在一起,手捧土陶碗,一飲而盡,在一遍‘摔’的唿喊聲中,一隻只的土碗落地,隨著‘啪啪’聲,喝彩聲,碎片滿地,歡唿如潮。這就是我們火龍坪有名的喝土家摔碗酒的熱鬧場境。那麼,火龍坪的土家人為何這樣喝酒?
“說起來,話就長了。”羅叔叔停頓下來。
田理麥和蔣雯雯聽得興趣漸濃,在以往,他們兩人雖然見過那些場境,但卻從來沒有去想過思考過,這火龍坪人喝酒為什麼要這樣!
“羅叔叔,你講講看!”田理麥說道。
“哥,你不是要去與你師傅學唱山民歌嗎?等會怕就晚了!”羅思思笑著說道。
“山民歌,隨時可以去學,我聽聽羅叔叔講火龍坪的酒文化。”田理麥笑著說道。
羅叔叔笑了笑便繼續講述:
火龍坪在史上曾隸屬古代巴國,土家人都自稱是巴人的後裔。據晉朝的常璩《華陽國志》記載:周之季世,巴國有亂。將軍蔓子請師於楚,許以三城。楚王救巴,巴國既寧,楚使請城。蔓子曰:“籍楚之靈,克弭禍難,誠許楚王城,將吾頭往謝之,城不可得也!”
那日巴蔓子將軍設宴款待楚國使者,宴席開始,巴蔓子將軍脫掉上衣,赤膊抱起一罈米酒,倒入三個大碗中,一飲而盡,然後重重的摔碎了三個酒碗,入席者被巴蔓子將軍的舉動驚呆了,不知他怎樣應答楚國使者,這時蔓子慷慨以答:“許諾,為大丈夫之言。然而,巴國疆土不可分,人臣豈能私下割城。吾寧可一死,以謝食言之罪。請楚國的使者把我的人頭帶回楚國,告訴你們的國君:吾用我的頭換城池。”言畢,他舉起利劍割頸自盡,頭顱落地。滿座大驚,全場啞然,肅然敬仰。
“土家人視自己的先賢巴蔓子為大義凜然、篤誠篤信、救國救民的民族楷模。為追憶緬懷巴蔓子以身護國,摔碗自刎,就用喝摔碗酒來紀念土家人的民族英雄蔓子將軍。千百年來,土家人就這樣用土碗喝酒,喝畢摔碎土碗,在喝酒中緬懷土家先祖,傳承土家人的精神,演繹土家人的性格。”
羅叔叔講完這段史,說道:“這就是摔碗酒的來。當然,現如今已經在我們武陵這一塊傳開了。”
田理麥點點頭,看著蔣雯雯說道:“雯雯,我們在百家竹林至上四臺的中途可以考慮設定這麼一個酒館!”
蔣雯雯說道:“麥,現在不是正在進行設計嗎?你可以提出你的想法。”
羅叔叔說道:“田理麥,你們的這個想法不錯。今天火龍坪的土家摔碗酒已經成為一種民俗文化酒儀。你們可以在大型文化餐飲業店裡作為一種文化體驗產品,並注入民族歌舞演出,在歌舞中愉悅用餐,為旅遊者和山外來賓增添民俗娛樂體驗。”
羅叔叔講到這裡看了看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