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中心都放在慶州,和德國總部那邊直接對接。
到了徐騰和華銀財團今天這個級別,其實已經不在乎和哪個省談條件,在乎的是將這個產業真正做到世界最佳。
這是他的雄心壯志,上上下下,舉國皆知。
他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到世界最佳,只要他的理由很充分,必須放在哪個市,那就沒有哪位領導會自找沒趣的過來勸說他。
另一方面,華銀財團花了這麼大代價併購奧迪,也是在中國汽車業拿到了一柄尚方寶劍,沒有誰願意在這個時刻在華騰汽車集團背後使絆子,真要鬧出新聞是很麻煩的,搞不好要丟位置的。
徐騰現在願意退一步,用華騰suv的產能換奧迪,這已經是很給力的價碼了,雖然預計還是會放在原先奧迪合資的c市,但如果談崩了,他不介意換一個市,只要還在東北,大局上沒有對東三省經濟釜底抽薪即可。
千言萬語一句話,奧迪對現在的華騰汽車集團來說太重要了。
寶利在持有沃爾沃轎車業務的這些年,一直持著一個觀點,那就是沃爾沃雖然國產了,中資持有了,但不算是中國的國產車,而是瑞典車,歐洲車。
給洋人跪久了,收購對方還站不起來。
徐騰沒有這種想法,他收購奧迪,奧迪就是中國車企,而且會是在中德同時設計,德國負責機械部分,中國的奧迪設計中心負責電子系統。
你要是覺得奧迪變成中資了,中國設計和生產了,已經不配做高檔車,那你就不買好了。
徐騰無所謂啊,反正各省和正副部級領導、央企都還是這個標準配車,他的日常用車和車隊也都換成了奧迪q7。
其實現在幾大央企級的國內汽車巨頭都很尷尬,華騰+奧迪,基本壟斷了國內軍政企事業單位的公務車市場,它們手裡全部是合資車,硬擠出來的幾個自主品牌完全殺不進去了。
在一二線城市,公務車對家庭購車的影響還不大,到了三四線城市,這個影響就非常大,這是華騰汽車集團在國內市場稱雄,壓住三成市場的關鍵因素。
徐騰同意大眾集團和保時捷家族的交易條款,將重資豪賭了六年的捷豹品牌讓給大眾,其實也有這方面的因素,因為捷豹這種類寶馬的運動型轎車,根本無法擠入公務車市場,對三四線城市的轎車銷量刺激作用一直不大。
所以,對華銀財團來說,華騰+奧迪的組合絕對優於華騰+捷豹的組合,只是對整個寶福華聯盟而言有點虧,寶馬和捷豹這些年雖說是一直共用車型平臺,但在設計風格、內飾、電子配置上差異極大,雙劍合璧,對運動型豪華轎車的市場佔有率是其他汽車巨頭和聯盟都無法媲美的,對賓士和保時捷的傷害最深。
大眾拿到捷豹+保時捷的組合,形成完美的高低搭配,其實也能對寶馬和賓士兩個老對手造成硬殺傷,畢竟這麼些年,華銀財團在捷豹的投資力度,一直是全球豪華轎車領域最兇悍的,不惜工本砸上去的。
這種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反正大眾集團和華騰汽車集團在年底之前,也將完成互相持股的技術聯盟協議。
到了這一步就是徐騰提倡的中歐汽車產業大聯盟初見端倪,德國政界層面對這件事其實是比較冷淡的,國內是真的很支援。
德國政界的想法是比較美的,技術聯盟就不必了,你們中國一無技術,二無品牌,讓我們佔領你的市場不就挺好。
這樣的德國政客,徐騰在歐洲期間接觸的太多,不是十個二十個那麼簡單,也懶得廢話,反正他有錢,他用錢砸服你們,行不行?
現在確實是中國汽車工業的一個巨大的機遇期和轉型期,說句難聽的,基本也就是靠華銀財團,用財團的方式解決問題。
華銀財團不僅要搞好自己的汽車產業,還得幫滬汽、東汽和長安三個廢柴盟友,完全就是一個廢柴大聯盟,徐騰親自做的決策,將mg名爵品牌轉讓給滬汽,連mg在滬汽旗下陸續推出的3個新車型,全部都是華騰汽車的英國羅孚汽車設計中心操刀。
東汽入股psa的談判和融資協議,也是華銀財團負責,徐騰親自出面讓法國政界通融,讓東汽拿下%股權,成為psa的第一大股東,未來五年將逐漸透過注資和換股的方式增持到30。5%,籍此達成東汽psa技術聯盟。
最後,徐騰又親自出面說服寶利放手,將沃爾沃轎車業務讓給長安集團。
徐騰這一系列的操作都是為了長江經濟帶的中國汽車工業大崛起,畢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按照他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