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毀滅之神繆斯、病厄與自然生命之神拉菲,火焰與混亂殺戮之神托爾,命運與秩序裁決之神萊科;
從神權上分析,除了太陽與光輝希望之神克瑞爾外,其他四位主神都是典型的中立神——其中命運與秩序裁決之神萊科為守序中立,其他三位主神都偏向混亂善良,太陽與光輝希望之神則是典型的守序善良……”
“不見得吧,至少據我聽聞,魔族崇拜的至高神魔神托爾,應該就是與五大主神中的火焰與混亂殺戮之神是同一位,魔族的根性是眾所周知的,魔神托爾的排他性極強,他在魔界傳播的教義,和善良可沾不上什麼關係。”
這位托爾神的是典型奉行弱肉強食同族操戈的混亂陣營,不但對外侵略性強,魔族內戰也從沒有間斷過——克洛諾斯語。
林安對魔界的瞭解,人族中能超過她的可不多,所以安格斯的說法,可矇混不了林安。
“‘據我聽聞’……”
安格斯將這個詞含在喉嚨中默唸,平靜而意味深長的回答:
“在教義研究中,許多神學者的確發覺許多神祗教義存在多面性,神學將其歸類與高位神兼有多種神權而造成的現象。”
【換言之,就是無節操嘛……在一個位面扮演造物主,另一個位面扮演滅世神什麼的——呵呵~~】
(未完待續)
讓大家對眾神譜系有個概念,這是對魔界篇的一個鋪墊。
科普一下。
關於陣營,簡單地說分九大陣營:守序善良,中立善良、混亂善良;守序中立、絕對中立、混亂中立;守序邪惡、中立邪惡、混亂邪惡(由此看出,守序與混亂對立,善良和邪惡對立,中間加一箇中立大陣營,具體代表什麼的就不描述了,因為文中並不會就這方面寫得太深,畢竟沒有什麼上升到高魔甚至高神層面的劇情。)
ps:
然後本章中一些關於神祗的詮釋,大家可以看出我的某些設定:就是神職(如“之神”前面的那些太陽啊月光啊黑暗啊自然啊殺戮啊等等那些前置定語)是有陣營的,但神祗沒有,他們大多綜合好幾個神職在身上,跨度幾個陣營,即林安所為的“無節操”。
所以托爾可以在人族位面扮演五大主神之一,在魔界就是單神教中的至高神和創世神;
而至高神光明神和太陽與光輝希望之神克瑞爾的雙位一體(教皇是後來自己加上去,才變成三位一體的,那時神諭已經很難降到物質位面了,為鞏固神權統治而修改了教義)其實也反應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所謂至高神是虛的,克瑞爾其實和其他主神同級——
由以上事例,也反應出一個事實,就是所謂神祗譜系,是根據教義信仰傳播後,信民對信仰神祗的一個定位和編排,並不能代表神祗的真實神位高低,這也是法師們罵神職者神棍的理據之一。
畢竟爭奪信仰的宗教戰爭嘛,說白了就是洗腦和忽悠,歷史上人為修改教義內容,抬高自家神祗的地位並貶低對立宗教的情況,在真實歷史上也層出不窮~
呃,一家之言,大家不要較真。
第八百七十八章 出口(求粉紅)
和安格斯相處久了,會不知不覺被他的學識和風度所折服。
儘管,林安從沒忘記這個囚徒手中製造的殺孽,甚至安格斯表現得越令她印象鮮明,這種忌憚和憎惡也越發根植。
但由於教授神學上的交流,即使兩人彼此防備,在談話內容中,也難免會洩露一些個人思想和觀點,更何況,兩人本身就認識,曾經有過一定交流。
所以,久而久之,林安漸漸發覺,雖然安格斯曾經隱瞞身份接近自己,但從前和安格斯一些思想交流,儘管安格斯有部分隱瞞,但安格斯談不上完全欺騙。
再加上林安手中的那些神學著述,很多都是從安格斯在這個密所中的藏書室內找來的,其中甚至有很大部分,是教廷禁止傳播的*和秘史,簡直比最博學的歷史學者和神學者的收藏都要廣博。
而藏書的內容和範疇,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一個學者的內心立場。
鑑於安格斯不會料到這裡會被林安鳩佔鵲巢,這個次位面密所之隱秘,很可能是安格斯躲避主位面追蹤的隱居所,所以其中佈置的真實可信程度,有相當大分數加值和參考價值。
所以,很多時候,儘管安格斯的溫煦風度和談吐語氣,將他教授內容的中大部分個人思想和觀點淡化,但敏銳如林安在仔細觀察和態度解剖中,還是會偶爾察覺安格斯某些隱晦言辭下的辛辣和諷刺,以及對